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年会学习感悟

(2012-11-02 22:12:24)
标签:

教育

      我非常有幸在大连参加了2012年二十一世纪全国英语教学年会,在大连聚集了包括澳门在内的450名专家和学校老师中,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我的收获。专家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名师的精彩讲课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所以,我把我的感悟写出来,供我校学习,有利于我校的发展。

   有感曹志祥的发言

演讲题目《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转型的时代,老师必须发展,不发展就不行。老师的变化是否被动变化?老师要变化,利己利他,自己发展自己。课程改革与教师有关系的事情。与每位老师的切身利益有关系。核心驱动力: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教师要有三十年的发展,每十年为一个自我实现的目标:第一个十年:物质追求。做“功”,是指研究教材,教法,课程标准,练习册及教参。第二个十年:开始成熟。做“匠”,自己的思维设计,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个十年:精神最求。做“师”,敢于思考教育问题,不止教学问题。教师首先是职业,才是事业。(事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师应树立职业思想,现代教育应用于“艺术”。

      教师如何实现职业生涯阶段目标?

      1 基本的素养:专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教师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但你知道去哪里获取知识的地方。

     2. 职业态度:中规中矩,不瞟不抄,科学理性,不能仅凭理性

     3. 发展意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而真正的发展观: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同步的)

     4. 创新精神:做好本职,丰富生活

  有感刘道义的讲座

     演讲题目《中小学英语启智性教学初探》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教育是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的事业。教育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语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课程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既学生通道学生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既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同时也只有人文性。许多教材只重视语言和分析层面,而忽略学习者作为所具有的多维加工的潜在能力,也很少发挥学习者通过做中学,通过感知和情感,通过大脑体验事物来学习的这些能力。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学习者需要有放松和自如的感觉,也需要建立自信和自尊,并对学习经历持积极的态度,还需要学习者从智利上,审美上,情感上全身心投入。

3课程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促进心智发展。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丰富课程方式,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2. 尊重主体,发展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能力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利用教材资源。

3. 启智性课堂教学的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P反映了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也反映了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精彩的课堂观摩

北京文汇中学(初一)王丽华

课题:二十一世纪报第386

本节课整合了同期报纸中的6篇,其中5篇泛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1篇精读,培养其寻找细节和推理判断能力。教学中,小组合作式的竞争活动贯穿始终;从图片描述开始,到分组快速阅读后的检测,再到精读后的考查以及最后的总结,让学生在抢答中积极地思考,在活跃气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大连红星海学校(初一)于晓平

课题:二十一世纪报第390

本节课以学生暑假生活为主题,让学生阅读与暑假生活有关的文章,掌握读报技巧,养成阅读习惯,增强语篇理解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导课以奥运宣传片导入第一篇文章Who wil be th superstars of the summer?的学习;然后,以讨论旅游计划的活动导入Wonderful Word On top of the World ---Arctic 的阅读,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最后是Presentation de 语言产出环节。课后作业是让学生设计最佳旅游线路,并阐述设计思路

通过两节课的观摩,有很多体会和反思:1.教师的个人素质好,口语地道流畅,掌握课堂节奏,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能力,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容量特别大,个人的文化底蕴厚,对阅读理解中支撑知识结构和完整的信息提炼培养重视。

建议

 1. 教师:以培养青年教师为轴线,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2. 英语学科:三个阶段:初一英语,加大英语口语和英语思维培养;初二英语,注重英语语言结构;初三英语,阅读能力

 3. 学校:教师培训定期化,学生活动定期化,教师思想交流化,加强教师文笔能力。

附引:曹志祥说,素质教育是分阶段的,而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知识+能力+创新”,提出一个可操作、可测量、可实现、符合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很重要。如泸州市提出来“三开”(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减负、严禁乱招生,实际上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标准。

  曹志祥指出,做教师应该有三个定位:“匠”“师”“家”。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匠”教书匠,用10年、15年把所教的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好;第二层次才是成“师”,就是不久要把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设计、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理解;第三层次才是“家”教育家。站在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国家民族大业的角度,跳出教育来考虑问题。

  与“匠”“师”“家”相对应的也有三个层次。曹志祥说,做好“匠”,就要练好“术”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懂;做好“师”,就要有“器”手段、方法和思路,比如,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成为“家”,就要有“道”思想,要在文化、哲学思想层面上来考虑教学。

曹志祥认为,做好“匠”满足的是“品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把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好,把评价手段做好,让学生考试分数高;做好“师”,满足的是一个“品牌教育”的要求,成为名师,有你对学科的理解;做到“家”,就是对教育要有“品位”。有品质、品牌,不一定有品位。教师一定是要在品质、品牌的基础上做品位,但做品位一定是要有基础的,不能盲目地做品位,那就是要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本次学习确实开阔了眼界,与澳门,上海,福建,深圳等老师交流不同地域的教学形态和教师个人见解;与本报的教学主编李淑芳交流并建立了联系;参观了大连红星海学校的现代化学校,感觉珠河中学还是非常的年轻,不知道本所学校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能矗立多久,但真心希望它也能成为百年的老校,能孕育一代又一代的合格公民,正如专家讲到,学校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应该是在全体教师认同下的共同愿景,应该耐住寂寞,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实现。工作者要努力克服各种浮躁行为,回归学校的教育职能,回归教育的本来意义。再次感谢学校给了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将在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灵细语(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