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四大古亭

(2010-08-18 19:51:24)
标签:

杂谈

         民国之前的福州四大古亭今存的三大亭.

 民国前福州古城墙的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三五里处,各有一座古亭。这四座亭子,说起来都大名鼎鼎,由北门外的思儿亭、西门外的梅亭、南门外的茶亭、东门外的五里亭。 

http://s14/middle/51a6ededg8e17bca78f2d&690

 如今思儿亭坐落在五四北路国色天香小区里,思儿亭位于小区的一个角落,这是一座有着12根柱子的四方形亭子,占地面积约有40平方米,高约5米.

思儿亭在福州民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福建,戚继光奉朝廷之命,率领威镇沿海的戚家军北上围剿。戚继光整肃受命统领三军。带兵前住福州抗倭,命儿子戚印为先锋主帅,率队前行,他的部队军纪严明,说一不二。战前戚继光宣布:面对倭寇,只许进不可退,谁敢迟疑反顾,格杀勿论!戚印率军队一路急行,到北门时,忽然风云突变,大雾茫茫,勒马回头想看队伍行进情形。不料让父亲戚继光看到此情景,十分愤怒,命人将儿子依法处置,斩杀在现在的(五四北牡丹花园)附近的一个草地上。三军为之肃然一震,在战场上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因而大获全胜。当部队凯旋回师归来时,途经戚印被斩之处,许多的老百姓聚集在一座无名桥头、流泪高呼:“戚公子为百姓而死,太惨啊”父亲戚继光见状也为之动容,三军为之悲恸,看着斩杀儿子那片草地,戚继光自己也为思念儿子而老泪纵横,命军士好好安葬戚印,亲自为之设祭。当地老百姓为戚公的凛然威仪所感动,就在当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思儿亭”为纪念这桩事,百姓把那座距思儿亭不过100米的无名桥叫做惨恻桥。还为此编诗一首:

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 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

 

http://s10/middle/51a6ededg8e17e3b29d89&690

东面五里亭:尚存四根石柱

 五里亭因距离福州水部门五里远而得名,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民国二三十年代之前,出东门前往连江、宁德等地,五里亭是必经之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距离福州古城东门约五里的五里亭,不仅可供行人歇脚,送别迎客的情景,更是常在此发生

http://s3/middle/51a6ededg8e17e56ac632&690

    茶亭,这名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但茶亭的具体来历,知道的人可能就不那么多了。远在宋代之前,福州古城的南门(也就是现在的南门一带)之外,还是连片的田地和水塘,只有一条通往南台岛(今仓山一带)的道路,来往的行人很多。大家在走到今茶亭一带时,都会感到疲倦,会坐下来歇歇。据曾意丹老师介绍,最早是一些乐善好施的和尚为方便过往行人,就在此处盖起一座草亭,在亭子里煮起茶水,免费给行人喝,久而久之,在此地免费煮茶水给行人喝的习惯被延续下来,这里也被福州人称为茶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