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真的不知是清明成就了雨的诗意,还是细雨唤醒了清明的记忆,清明和雨总是有着不解之缘。今年的雨虽然小,但它依然踏着诗人的情怀在清明前夕如约而至,它载着千千万万的思念从天而降,化作滴滴甘露,滋润着长眠于地下的先人
http://s16/middle/51a5ae0ehbcbb7b6b111f&690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每到这一天,凡有华人居住者皆有扫墓祭祖的习惯。人们将酒食果品供祭在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明朝诗人高启曾写下了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的诗句。描述了离乱后游子归乡时清明祭扫的悲凉景象。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诗中尽显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感伤之情。
我家住在县城,是农村和城市的结合点,所以清明祭祀烧纸钱者甚多。从孩提的记忆到现在,每逢清明,在给外公扫墓时,还经常看到各家坟前“纸钱飞化灰蝴蝶,血泪啼成红杜鹃”的祭扫景象。由此可见,清明祭祀是纯粹的个人对亲人的一种慎终追远。对先人的深切怀念。然而,不知何时清明节的祭祀却成了一种旅游开发的项目,各地官方以及旅游管理者趁着清明小长假时期,大搞公祭活动,光祭祀黄帝的就有好几个省,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干嘛,凑热闹呀。就算我们的老祖先真的有日行万里的本领,这一天串好几个地方,接受打着祭祀的名目,而内心却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团祭,恐怕也会累的够呛。拜托了,还是让我们的老祖宗清静些吧,有这份孝心,回家祭拜自己的亲人多好。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风俗,如果一任此类事情的滋生和发展,成为经济时代的一种商品,成为旅游项目的一种代言。那么,一个被变质的,扭曲的清明节必将毁掉我们的民俗文化,也让清明节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人祭奠时的一种追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