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梅兰芳》已经快一星期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但却迟迟未敢动笔。其主要原因是对京剧的陌生以及对梅先生的认知少之又少。所以不敢亵渎,怕惊扰了梅先生。在这里,本人不对《梅兰芳》电影的剧情进行任何考证。只是通过剧情的发展来对一些演员的演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陈凯歌用《无极》在赚足腰包的同时,也在一片质疑声中筹拍了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的电影。就其选材而言,简直无可挑剔。与此同时。还网罗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王学圻、英达等一批知名人士。阵容不可谓不豪华。单从这一点,陈凯歌就已经“行一百近九十”了。
从剧情的发展来看,该电影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梅兰芳和老艺人十三燕争霸梨园的故事为主;第二部分主要是梅兰芳邂逅红颜知己孟小东,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的情节;第三部分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留须明志、以及与好友邱如白恩怨纠葛...
在第一部分。主要表现了十三燕与梅兰芳的观念之争,创新与保守之争。十三燕是当时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京剧名角,与梅家交情很深,梅兰芳亲切的称呼他“爷爷”。然而由于少年梅兰芳接收了新思想,新理念,意欲改革京剧,这便与十三燕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抵触,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擂台赛在两人之间展开。虽然结局是以十三燕之死而告终,但十三燕用他的死告诉梅兰芳“输不可怕,怕才可怕”也是十三燕的这句话,影响了梅兰芳的一生。
十三燕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和性格张力的角色,他血性傲气但不严肃死板,他看似不着边际的自嘲以及阴阳怪气的调侃却字字都在点上,他看似谦卑却敢于向权贵叫板。十三燕的扮演者王学圻把这一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由于十三燕是“伶界大王”所以无论其在《武家坡》的上装表演,还是回归十三燕人物的本身。都有不俗的表现。显示了其非凡的表演功底。本人觉得这也是梅剧的一大亮点。
第二部分中孟小冬的出场掀开了该剧的另一个高潮。也迎合了无戏不爱情的主流。章子怡,头上顶着国际影星的皇冠。然其演技与其名气看来不大相符。在与梅兰芳共同演绎的《游龙戏凤》一折中,虽然都是中远景,但其举手投足未免也太业余了。据说为了演好孟小冬这一角色,还苦苦训练了半年。练了半年才这水平。真是不敢恭维。
邱如白。一位贯穿始终的人物。可以说是集梅兰芳的导演、编剧、经纪人、为一身,是梅兰芳前进中的推动者。他为“梅兰芳之美”倾尽此生。甚至辞去了司法局长一职。他就是要把梅塑造成神,艺术的神、没有国界的神。为了这一目标,他甚至用人所不齿的阴谋诡计拆散了梅兰芳与孟小冬。用它自己的话说“他不容许任何人毁掉梅兰芳的孤单,谁要是毁了他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在梅剧中他还说过,“难道德国人占领了伦敦,英国人就不演莎士比亚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在日军占领时期假托梅兰芳之名答应替日本人唱戏,从而背上汉奸的骂名。
孙红雷以往总是以硬汉的形象出现。而在梅剧中却完成了最华丽的转身,成了儒雅倜傥的文人戏痴,着实让人刮目相看。这是一个很有张力的人物,而孙红雷在这一人物的把握上极其准确。他把时而平静,时而疯狂,时而痴迷、时而执拗的邱如白表演得鲜活立体,感情饱满,一气呵成。这也是梅剧中最能让人记住的角色。
至于黎天王确实老了,整部戏没有任何可圈点之处,就连梅兰芳告别舞台的煽情戏也演的毫无精彩可言。更没有一出像样的上装戏。这也是黎天王在刻画梅兰芳中最为失败之处。
陈红年轻时被大家称作花瓶式的演员。看来所言不虚。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其有所突破,花瓶依然是花瓶,只不过应该归结到文物类了吧。陈凯歌和张艺谋的差距恐怕也正在于此吧。张作为导演和自己不会演戏的妻子离了婚。可后来几位临时的妻子却个个红极一时。而陈的妻子恐怕在演艺圈很难红了,所以还是做制片人比较合适。(呵呵,跑题了。)
总之《梅兰芳》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也值得一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