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的纹理
土楼——世界独一无二的的山村建筑,南国峻岭中的璀璨明珠。
请和我一起走进土楼,细细地抚摸他的纹理,静静地感受他的气息,让陈年的积淀再一次醉了我们的心灵。
嗨,赶快从海的沉湎中醒来,去倾听闽东南古村的低声诉说。

让风的吹拂摇起衣衫,让衣衫撩开沉重的帷幕。

土墙用斑驳展示着苍老,流萤泌出苦难的泪珠。

怀远楼
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外有倭寇入侵,内有连年战乱,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闽东南,以他们无尽的智慧发明了土楼这种防御兵匪的居住方式。
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自天而降的“飞碟”。
圆形围着圆形,弧线套着弧线!
令人叫绝的美!


老人蹒跚的步子,合着土楼的节奏。

百年的风吹日蚀,墙体裂痕累累,斑驳陆离。

知道“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的客家传说吗?说的是土楼外墙的用料和工艺。
你要选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按一定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样做成的泥土被称之为三合土。
别急,没完呢。你还要在三合土里面加入上好的红塘、打散起泡的鸡蛋清、不见米粒的糯米汤。这样的配方,说“一碗土换一碗猪肉”没错吧。
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客家人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裕昌楼
建于明末清初(约1368年),矗立于山水田林间,圈圈叠起五层近三百间房屋,是南靖县最古老的土楼。

一踏进楼门,猛见5层楼的回廊支柱全部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角竟然有15度左右,令人动魄惊心。

原来裕昌楼是当年由五家人集资修建的,木匠由各家轮流供饭和照料。
有一天寒流袭来,当日交接供饭的那两家都以为对方会招待木匠师傅,于是上了门板呼呼大睡。而木匠们饥寒交迫,心生怨恨,故意动手脚把木头锯得有长有短,榫头与榫眼也大小不符。
于是,土楼就变成东倒西歪了。



每个土楼都有一些被人遗弃的角落,默默地散发着久远的气息。
我别了那些匆匆的过客,也暂时别了现实中的花花绿绿和浮光掠影,在此久久地感受。

我瞩目那陈旧与久远......
让思绪沿着裂隙蔓延,耳边响起金戈之声。
......是的,我喜欢海的迷离,也喜欢在时空中穿越!

来了几个美院摄影系的学生,我请他们进入这场景,充当临时模特。
我必须谨慎构图,降低一档到两档曝光,才能让晦暗之气再现。


裕昌楼的楼长。
在门楼里的阴影中,降低了的曝光和超广角镜头的刻意变形带来了视觉冲击力,使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颓废派风格的博主。

和贵楼(少儿不宜)
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是南靖最高的土楼,2001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奇特的是,楼内有二口水井,相距不过十多米,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只能用来盥洗。

而让我感到更加怪异的是,突然感到一股莫名其妙的光影和阴森。

楼内几乎空无一人,静谧之极。
准备洗浴的孤独老者,腿上的静脉曲张着。

布满青苔的潮湿地面,母鸡的觅食犹如慢动作。

趴在墙角的狗,对我的到来置若罔闻。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楼梯,脚步很轻却发出很大的咯吱声。

二楼比一楼的院子狭小深邃,除了更暗还有更静。

我把目光转向院子,发现刚才还是空空的一楼站着一个女人。

突然,身后响起疾步下楼的声音,我迅速回头,只看见一个人的半张脸和他的白色的鞋。

一个像老太太一样的年轻女孩看见我凝固不动!

我看见了自己的鞋,和这双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