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说法,说的就是台湾岛由南至北的开垦史,这“一府”指的就是台南。现在的台湾正是从台南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作为府城所在,台南的历史古迹星罗棋布,民俗文化也相当昌盛,漫天神佛与人间烟火共处于此地。随着近年台湾本土设计师的回巢,很多设计师都选择来到台南追逐他们的梦想。他们在这里改造老房子,开设民宿、咖啡馆、设计小店,创办艺文活动。现在,就请大家随着我的镜头,来看看这座曾今的老城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活力。

初到台南,相较于台北、台中遇到的每个人都和和气气,温柔细语,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民风其实是还蛮彪悍。出租车司机师傅的闽南味普通话生硬且急躁,后来才发现这表象下隐藏着一副热心肠。此前一直有种距离感,直到在老巷弄里看到这些善意的面孔,亲切的笑容,才觉得原来是我想多了,不过这种微妙的差异感,让我还是觉得台南的气质更男性化一些。。有种醇醇的浓烈。

潭美过境,我们也未中断行程,从台中继续南下
路经云林县斗六火车站,原本睡得迷迷糊糊,恍惚见看到窗外的水果座椅,一下清醒过来
有杨桃、柳橙、柚子。。。

在暴雨中到达台南,风卷着雨线在站台肆虐,我的心底却响起了“小镇姑娘”背景音乐
正兴街周边

好像有种说法“台湾的天气,小孩子的脸” ,说变就变
在台南的两天,就是在时下时不下中度过的
以至于到最后要离开时,我感觉我和伞还有雨都可以做好朋友了
这是我们在台南的住宿地“正兴咖啡馆”
60多年的曾宅改建而成,门面被涂成蓝色
前面是咖啡馆,后面则是改造的民宿
这张照片是临走的早上匆忙间拍摄的,我们离开台南,太阳公公也出来了
正兴咖啡馆隔壁的茶屋IORI
精心设计的下午茶餐点是这里的特色
店主持续在办“环游世界讲座”,这里的每家店铺都能讲出一堆故事

隔壁的隔壁就是从台南红到台北的蜷尾家,一家小小的冰淇淋店
这样的建筑放在北京也许就是违章建筑了,屋主也算的上是钉子户了,在台湾其实很常见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了什么才是“安居乐业”

店不大,但人气很足,还没开门已经开始有人排队了,
还有排号机,我们抽到了1号,后来送给了一个排队的姑娘
周二和周三是休假日,平日下午2点营业

晚上溜达回来的时候,已经不用排队咯,轻松拿下抹茶味的
每天会有不同口味,全看店家心情
味道嘛。。。谁吃谁知道哈哈

蜷尾家隔壁是一家手工杂货店
杂货店的后院很有意思,老爷爷老奶奶招呼大家进去坐坐
大雨过后的植物,格外清新

到了中午饭点,从正兴街往国华街的小吃摊摸去
路遇小蓝熊

在台南的第一餐小卷米粉,在地的府城小吃

小卷就是鱿鱼,其实就是鱿鱼米粉
汤头淡淡清甜

嗯,再来尝尝隔壁的[鲁味]
台湾的卤味都写作鲁味,不知道还以为是我们山东风味

一份卤味是40台币,没想到份量却不小
里面有海带、豆干、还有卤蛋,很勾人食欲吧

再加一小份拌面

从国华街回到正兴老街
这是佳佳西市场旅店,非常受欢迎,由70年代的佳佳西大酒店改造而成

旅店对面停着老式的mini cooper,印象里是憨豆先生开着跑来跑去的

佳佳西市场旅店的后面是一个蛮大的布匹市场

外面雨很大,店里生意冷清,店主专心看着她的电视节目
电视机里的闽南语叽里呱啦,雨棚上的雨声也在噼里啪啦,恍惚间觉得自己身处某个电影场景中似的

别看这里店铺不起眼,手工都很精细

阿姨全神贯注看着手中的线卡

街道上修鞋的大叔同样全情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上面
老街新风
上面提到,有很多设计师都来到台南,并生根发芽,下面带大家走两处设计师店铺,一起来感受这老街新风

福福福福福倒了,店门写着14点开门,我们13:50进门都被客气的请了出来。。
刚到正兴街,大概是中午11点左右,在不长的街道上溜达了几个来回都在发愁
这很多店铺都是中午13点有的居然下午16点才开始营业
颇有欧洲范。。
店铺中介绍“9种人,100种生活”,心里五味杂陈,说不上羡慕嫉妒恨

T恤是这里主打商品之一,除了衣服的色彩
高质感的布料所带来的舒适感是彩虹来了更加追求的

店内还有很多小玩意
屋形铁盒

动物和植物图案的木制印章

第二家是位于府前路的木子到森
在闭店前的不到半小时赶到了这幢小楼
现在集木子到森工作室、店铺、民宿与一体

走进白色大门,铺着白色石头前庭放着老式缝纫机

从侧面进去是一个简朴的商品展示区

用木头制作而成的猫头鹰,简洁却很可爱
这些都是木子到森工作室从台南各地收集到的老木头制作而成

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木子老板手做的动物造型木头灯

我们走时,老板突然拿着小礼花从屋里跑出来
多么可爱的老板,旁边是可爱的老板娘
一路停停走走,雨忽大忽小
当地人在下雨天摩托车也是照骑不误的

天色渐晚,步行回住处,偶遇[度小月]
这是其中一家分店,盛肉燥的小伙告诉我这炖肉燥的陶锅已经有十八年历史了
[度小月]的名字初听起来浪漫,其实反映着当年人们生活的艰辛。所谓“小月”,是休渔期的意思。对于台湾渔民来说,夏秋之际多台风,不适宜出海,便只能呆在家里,度过节衣缩食的“小月”。“度小月”的创始人洪芋头,当年正是为了在“小月”期间维持生计养活儿女,才在水仙宫摆摊,贩卖担仔面,后来因为面做得太出名,副业也变成了正业。时光荏苒,百年过后,[度小月]已经企业化经营,在市区多处开业,还有自己的加工厂。但是老店依然还在,店面陈设相当简朴,墙上大大的“度小月”三个字没有金漆修饰,却是金字招牌。

一碗担仔面浇上肉燥,放上蒜泥、香菜和虾子
肉燥煮了四个小时以上,可惜份量太小不禁吃

再来一份芙蓉炸豆腐
炸得金黄的豆腐上撒上柴鱼花
这道是烤虱目鱼肚,度小月的招牌菜
虱目鱼肚油脂丰厚,鱼刺少,可谓是精华部位
来到台南一定要尝尝虱目鱼,台湾人又称之“国姓鱼”
还连带出郑成功来台湾的故事,据说当年郑成功来台很喜欢这种味道鲜美的鱼,问当地人“这是什么鱼”,
“什么”和“虱目”谐音,从此叫虱目鱼
虱目鱼算是南台湾的家鱼,一碗虱目鱼粥或者虱目鱼面线就是最地道的一道美味了
更多旅行故事就在我的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