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江暮初
姚江暮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75
  • 关注人气: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明洞在何处?

(2013-04-07 09:22:06)
分类: 王阳明心学·系列
暮初 摘编

    王守仁(1472年-1529年),余姚人,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其学问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遥追尧舜,形成独树一帜的阳明心学体系。王守仁曾在故乡阳明洞筑室讲学,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故世称“阳明先生”。
    那么阳明洞究竟又在何处?
    这要从道教的三十六洞天说起。道教有十大洞府,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源自唐代司马承祯编定的《天地宫府图》。“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被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则可得道成仙。“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是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其中,第九洞天位于余姚,“第九四明山洞,週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实为余姚县),真人刁道林治之。今位于余姚市大岚镇白山,白山有治山、屏风、石层、云根四峰组成,石层峰北瀑布出水处有一岩洞,可容三五人,叫祠宇观,又名白水宫即本洞。有宋徽宗亲书“
丹山赤水”瘦金大字摩崖石刻。
    其中,第十洞天位于会稽(今绍兴),“第十会稽山洞,週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今位于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本洞属于宛委山景区。“会稽山洞”又称“阳明洞天”,虽名为洞,实为一群山环抱的山谷。“禹穴”,也就是“阳明洞”。“阳明”在道教中指东方青帝,即太阳神。
    也就是说,阳明洞天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大洞天,由于王守仁在此筑室讲学,所以依洞天之名,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和“阳明山人”,世称为王阳明先生。而后来的广西南宁青秀山的阳明洞,则以王阳明先生事迹而命名,并非最初的出迹。
    宛委山的阳明洞天至少早在唐代就已存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的诗中,有“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之句。宋人陈起也有《谒阳明洞天》诗:“羁游何事复来东,岂是三生太史公。舞鹤台空丹蜕井,见龙坛古瑞名宫。石帆酒甕遗秦迹,玉简金书置禹功。万壑松风秋愈壮,直将幽意问穹隆。”《越中杂识》谓:“阳明洞天在龙瑞宫旁,是一巨石,中罅。道家第十洞天也。”
    宛委山中,在唐代贺知章《龙瑞宫记》刻石旁确有一“中罅”的巨石,即一般被认为曾藏金简玉书的禹穴。“巨石”约两人高,宽不足十米,“中罅”之“罅”不能将手臂伸入。
   贺知章书《龙瑞宫记》中有云:“洞天第十,本名天帝阳明紫府,一真仙会处。”康熙《会稽县志》载:“龙瑞宫,在宛委山下,其旁为阳明洞天。”白居易诗云“洞穴因何凿”。王十朋《会稽风俗赋序》写道:“洞曰阳明,群仙所栖。”照此看这里应是有山洞的。明代徐渭《阳明洞》:“阳明洞天小,名为道流芳。马融今别去,传经冷石房。”诗中的“石房”也应是指山洞。据朱关甫先生的《绍兴宗教》一书记载,上世纪30年代,这里山洪暴发冲开泥层,出现一个山洞,里面有石室,陈石几、石凳,壁有龛,还刻有“古阳明洞”四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