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你三招终极退斑+

(2008-05-27 08:37:50)
标签:

大庆

友谊

美容

肝瘀

色斑

淡斑

两颧

健康

+教你三招终极退斑+

 

 

夏季是讨厌的色斑最易滋生的季节,热辣的阳光、冰冻的啤酒聚会、浓郁的咖啡、香烟都是可怕的诱发因素。而色斑一旦形成,不仅影响到美貌,也预示你的肌肤在走向不健康的歧途。夏日斗斑的终极“美人计”在此时就粉墨登场了。
  一、敌 情 篇
  色斑形成的四大原因
  遗传原因。常染色体遗传是雀斑主要成因。多从5岁左右儿童开始,女性居多,春夏重,秋冬轻。淡褐色至黄褐色针尖到米粒大小的斑点,对称分布在面部(特别是鼻部)。
  紫外线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是色斑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夏季需要防晒的原因所在。
PS:三大淡斑食物

  内分泌原因。内分泌失调也是女性产生色斑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期和妊娠期的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影响黑色素的产生。
  生活习惯问题。压力、偏食、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令黑色素增加。所以睡眠时间不稳定的人,皮肤的代谢率也不佳,会影响黑色素颗粒的产生。

 

+教你三招终极退斑+
  二、对策篇
  A、斗“斑”对策:中医调理法
  中医治疗的范围一般以后天的黄褐斑为主,它认为“脾湿、肾虚是发病之因,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颜面失于濡养而致病”。因此,中医将黄褐斑分为“肾虚肝瘀”和“脾虚肝瘀”两种,针对这两种斑点开了以下的中药方子:
  1.肾虚肝瘀型:两颧色斑、色泽较深暗,形体偏瘦,多伴腰膝酸软、月经量少、心烦易怒、夜寐梦多、舌红苔少,脉弦细。
  药方(用途:补肾填精养血疏肝)女贞子20、旱莲草15、淮山15、熟地10、山萸肉10、益母草10、当归10、白芍12、丹参12、柴胡6、川芎6、松壳6(单位:克)。
  2.脾虚肝瘀型:色斑分布于两颧及口周,形体丰满,伴腹胀,大便稀疏、舌质暗红,苔白腻。
  药方(用途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柴胡6、白芍10、当归10、炒松壳10、玫瑰花10、红花10、白术10云、荃10、白术10、白僵蚕10、冬瓜仁15、白附子10、加减逍遥丸(单位:克)。
  要求:用三碗水冲泡药草半个小时,再煎半个钟即可。一般在半个月就可以取得好的恢复效果。
  特别提醒:在中医用药阶段,即使是夏天也要少饮猪骨汤,太腻的事物最易造成脾虚,另外夏季过量地饮用啤酒也会对肝不利。
 B、斗斑对策:直接修复法
  当色斑严重影响到美观,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时,那么应当到相关的医院皮肤科或者美容院进行彻底的“皮肤保卫战”,将可恶的色斑彻底清除掉。
  第一阶段:中药调理。用1-2个星期的时间服用活血散瘀的中药,来进行身体内分泌的调整,使皮肤有个准备过程。
  第二阶段:表皮祛斑。现在的斑点祛除几乎摒弃了以往刺激性很强的酸性祛斑方法,而采用激光和复合酵素分解。
  第三阶段:修复过程。一般按个人皮肤持续1-2个星期,对色素还原功能进行修复。强力祛除斑点对表皮细胞有伤害作用,因此,修复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夏季。
  PS:去斑食疗小方法
  苹果、高橙去皮、去核、西红柿去皮、剁成三厘米左右的小丁,与红豆汤一起经食物加工机搅打成汁。
  青白丝瓜:爆香姜丝,倒入丝瓜炒香,加青椒及少许大蒜,待丝瓜熟透,再放入百合略煮,即可起锅。
  C、斗斑对策:日常疗养法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护肤习惯,并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配合皮肤美容、中医中药的手段,控制斑点蔓延,将色斑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1.淡斑的美容产品可用以应急。在一些重要场合,可用淡斑笔或者遮瑕膏来暂时充场面,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可以暂时保持最佳状态。当然,护肤才是正道,不能靠遮掩蒙混而忽视皮肤问题。
  2.防止毛孔阻塞,随时保持毛孔畅通,彻底实施按摩、敷面、吸除沉淀色素之护理工作。
  3.多摄取VitC含量高之美白食物及水果。
  4.全面均衡的营养,充足的休息。
  5.保持愉快之心情,缓解心理压力。
  6.避免食用色素含量高之食物、饮料,如已形成习惯,可考虑食用一些代用品,用糖果等帮助戒烟;用清香的绿茶和新鲜的小番茄来代替提神的浓郁咖啡。
  7.防晒是关键。因此,出门前一定要做足防晒功夫,防晒油是必不可少的,在购买太阳镜和阳伞时也要主要认清UV的防晒标志。
  脸上有斑真是件很烦恼的事情,就如同一张白纸上的几粒黑芝麻,看着特别晃眼,去斑可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