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复习资料
(2015-10-06 17:09:24)
标签:
财经 |
分类: 工商、会计、经济、物流、营销 |
《成本会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成本
5.废品损失
二、填空题
1.成本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
2.制造企业对费用分类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按费用的
3.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4.计算计时工资的方法有
5.废品按照是否可以修复分可分为
6.A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加工完成,每道工序所需材料均在开始时一次投入,投料比例分别为50%、35%和15%,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投料比例是
7.某公司生产甲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加工完成,三道工序的定额工时分别为30小时、10小时和1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是
8.制造企业的生产,按其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可分为
9.制造企业的生产,按其生产组织的特点,可分为
10.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中反映的形式不同,可分有
11.分类法的类内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一般有
12.在分离后再发生的加工成本称为
三、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
A.成本预测
2.生产经营费用按费用的(
A.经济内容
3.下列项目中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A.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B.企业支付的动力费用
C.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4.对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应当以(
A.产品的品种
5.甲、乙两种产品的重量不同、材料单位消耗量基本相同、企业没有制定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材料领用时未能区分每种材料的消耗量,则对甲、乙产品共同消耗的材料费用,可以用作为分配标准的是(
A.完工产品的重量
C.每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
6.某基本生产车间本月归集制造费用15000元,本月该车间生产了A、B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200件和300件。本月该车间为生产A、B产品共耗用生产工时8000小时。其中A产品3000小时,B产品5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率为(
A.30 B.5 C.3 D.1.875
7.实际成本计价时,使期末结存材料价值接近市价的材料计价方式是(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个别计价法
8.实际成本计价时,使期末结存材料价值背离市价的材料计价方式是(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个别计价法
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工资总额的是(
A.生产工人的工资
C.退休人员的生活费
10.王某去年8月参加工作(病假扣发比例为40%),月标准工资418元,本月日历天数为31天,出勤19天,双休日8天,病假4天(合双休日1天)。若按月薪制计算,月工作天数为20.9天,则本月应付王某的计时工资是(
A.386元
11.李某本月生产甲零件2000只,其中合格品1950只,工废品30只,料废品 20只。本月李某计算计件工资的甲零件数量是(
A.2000
12.使分配结果最正确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是(
A.直接分配法 B.交互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顺序分配法
13.下列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中,使制造费用账户可能出现余额的是(
A.工时比例法
14.如果同一车间生产若干产品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则对该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宜采用的分配方法是(
A.工时比例法
15.停工损失不包括(
A.季节性停工
16.下列各方法中,不属于计算产品成本方法的是(
A.分批法
17.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产品的品种
18.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宜采用(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C.按所耗材料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19.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的产品是(
A.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C.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
20.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产品类型
21.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产品类型
22.最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A.分批法
23.不属于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适用范围是(
A.单步骤生产
C.大量生产大批生产
24.下列企业中,适合运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A.发电厂
25.不属于简化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是(
A.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
C.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
26.采用分批法时,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某一批别不可以是(
A.不同定单中的同种产品
C.同一定单中的不同产品
27.某种产品由三个生产步骤形成,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本月第一生产步骤转入第二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为2300元,第二生产步骤转入第三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为4100元。本月第三生产步骤发生的加工费用为2500元,第三生产步骤月初在产品费用800元,月末在产品费用为600元。本月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为(
A.9100元
28.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时,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是(
A.各生产步骤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B.完工产品与月末狭义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C.完工产品与月末广义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D.完工产品与月末加工中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29.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
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完工产品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
B.本月完工产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C.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合计÷本月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
D.本月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成本合计
30.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
A.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C.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
31.下列方法中,要进行成本还原的分步法是(
A.逐步结转分步法
C.综合结转分步法
32.产品成本计算分类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产品类别
3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A.全部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B.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C.全部产品按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D.可比产品按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34.下列报表中不属于产品成本报表的是(
A.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C.营业费用明细表
四、判断题
1.生产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2.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采取的会计政策要做到前后期一致。(
3.对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形成要素费用。
4.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实际上就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5.产品成本构成要素不同于要素费用。
6.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与生产费用处理方法无关。
7.外购动力费用通常是先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再支付价款的。(
8.凡是支付给职工的款项都构成企业的工资总额。
9.按月薪制计算计时工资时,不必考虑当月的日历天数。
10.计算集体计件工资时,分配率通常以计时工资为分配依据。
11.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只需进行一次分配。
12.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提供劳务较多的企业。(
13.凡是修复后可以正常使用的废品就是可修复废品。
14.本期发生的废品损失应当全部由本期的完工产品负担。
15.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
16.“直接材料”项目所归集的费用,均属于直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项目所归集的费用,均属于间接费用。
17.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制造费用”科目月末都没有余额。(
18.按所耗材料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材料费用,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费用。
19.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别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20.不论什么制造企业,不论什么生产类型,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21.品种法不需要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也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所以也称简单法。
22.从生产工艺过程看,品种法只适用于简单生产。
23.品种法一般适用于计算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
24.只要产品批次多,就应该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25.如果一张定单规定有几种产品,也要合为一批组织生产。
26.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间接费用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会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27.分批法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但一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时,则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2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时,每一个步骤的成本计算都是一个品种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多次连续应用。
29.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半成品成本要随着实物的转移而结转到下一加工步骤。(
30.采用分步法时,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第一个生产步骤的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均相同。
3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均应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32.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不论选择什么作为分配标准,其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假设性。
33.联产品和副产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成本计算只要将其按一定标准作价,从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中扣除就可以了。
34.等级产品和不合格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等级品的质量差别是在允许范围内的,而不合格品的质量未达到要求。
35.不可比产品仅指企业从来没有生产过的产品。
五、简答题
1.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应分清哪些费用界限?
2.简述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3.简述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简述分类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5.简述成本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6.做好成本核算包括哪些基础工作?
六、业务题
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13500公斤,每公斤单价为2.16元。生产A产品1800件,单件A产品甲材料消耗定额为4.5公斤;生产B产品1200件,单件B产品甲材料消耗定额为2.25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定额材料消耗量为分配标准,计算A、B两种产品应分配的甲材料费。
2.某企业总电表记录表明当月耗用电力51200度,每度电价1元。各分电表记录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用电34000度,车间照明用电500度;机修车间用电8000度,锅炉车间用电5000度;企业办公用电2500度。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3.某企业有蒸汽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其待分配费用分别为32000元和44800元,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其劳务提供情况如下:
车间 |
提供劳务总量 |
受益单位及数量 |
||||||
蒸汽车间 |
机修车间 |
A产品 |
B产品 |
一车间 |
二车间 |
管理部门 |
||
蒸汽车间 |
100000 |
— |
20000 |
17000 |
33600 |
9400 |
15000 |
5000 |
机修车间 |
20000 |
4000 |
— |
— |
— |
7500 |
7000 |
1500 |
要求:用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4.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耗用工时6000小时,乙产品耗用工时4000小时。本月该车间累计发生制造费用为11000元。
要求:列式计算以下指标:
(1)制造费用分配率=
(2)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3)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5、某公司生产A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计算,材料在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A产品本月耗用直接材料共计24000元,直接人工费用11000元,制造费用55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某公司生产A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每道工序所需材料均在开始时一次投入,投料比例分别为50%、30%和20%;三道工序的定额工时分别为20小时、20小时和10小时。月末三道工序的产品数量分别为100件、150件和120件。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A产品的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核算的一门专业会计。
2.交互分配法是一种“亲兄弟、明算账,算账后,再对外”的分配方法,即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先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计算出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再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3.直接分配法是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分配方法,即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算而放弃修复的废品。
5.废品损失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出现废品而发生的无价值的耗费。
6.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7.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8.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9.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企业为了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即生产费用的承担者。
10.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一个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步法。
11.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各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只归集各个步骤本身所发生的费用和计算各步骤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将各步骤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加以汇总,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2.脱离定额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13.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14.成本核算是根据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5.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16.等级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但等级或质量不同的产品。
二、填空题
1.成本核算
4.月薪制
7.70%
10.综合结转法
三、单项选择题
1.C
11.C 12.C
13.D
14.C
15.A
16.D
17.D
18.A
19.D
21.D 22.C
23.B
24.A
25.D
26.C
27.B
28.C
29.B
31.C 32.A 33.B 34.D
四、判断题
1.×
11.× 12.× 13.×14.√
15.× 16.× 17.×
21.× 22.× 23.×24.×
25.× 26.√ 27.√
31.×32.√ 33.×34.√35.×
五、简答题
1.答: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应分清下列费用界限:
(1)分清费用性支出与非费用性支出的界限;(2)分清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分清本期费用与后期费用的界限;(4)分清各种产品应负担费用的界限;
(5)分清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的界限。
2.答: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是: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确定成本项目;(3)确定成本计算期;
(4)审核生产费用;(5)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6)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3.答:分批法的特点:
(1)分批法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
(2)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相同,与会计核算的报告期不一致;
(3)分批法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且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企业,有时也用于按单件小批组织生产而管理上又要求分批计算成本的单步骤生产企业。如精密仪器、专用设备、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等生产企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l)根据购买者定单生产的企业;
(3)承揽修理业务的工厂;
4.答: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再分析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而且又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的大量生产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另外,分类法还适用于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生产的企业,以及除主要产品以外,企业生产零星产品的成本计算。分类法具体的适用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适用于同样原材料、经过同样工艺过程生产出来的不同规格的产品;
(2)适用于同一种原材料进行加工而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3)适用于除主要产品之外的零星产品生产;
(4)适用于在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一些非主要产品——副产品的生产;
(5)适用于由于内部结构、所耗原材料质量或工艺技术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而造成的不同等级的产品。
5.答:成本报表是根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需要,以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账簿、技术资料等为依据编制的,用来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成本水平、成本构成及其变动情况,评价、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书面报告文件。
正确、及时地编报成本报表,对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作用。
(l)成本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的成本管理水平;
(2)成本报表能够揭示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3)成本报表能够提供企业进行成本分析的资料;
(4)成本报表能够形成企业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6.答:为了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的正确,以便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会计信息,必须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其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强化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实施内部结算。
六、业务核算题
1.(1)A产品甲材料定额消耗量=1800×4.5=8100(公斤)
(2)应分配甲材料费用=13500×2.16=29160(元)
(3)材料耗量分配率=29160/(8100+2700)=2.7
(4)A产品应分配甲材料费用=8100×2.7=21870(元)
2.动力费用分配率=51200×1/50000=1.024
生产产品应分配电费=34000×1.024=34816(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应分配电费=500×1.024=512(元)
机修车间应分配电费=8000×1.024=8192(元)
锅炉车间应分配电费=5000×1.024=5120(元)
企业办公应分配电费=2500×1.024=256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1)直接分配法
蒸汽车间: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一车间
——机修车间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蒸汽车间
——机修车间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蒸汽车间
——机修车间
蒸汽车间实际费用=32000+8960-6400=34560(元)
对外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一车间
——机修车间
4.(1)制造费用分配率=11000/(6000+4000)=1.1
(2)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6000×1.1=6600(元)
(3)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4000×1.1=4400(元)
5、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分配率=24000/(500+100)=40
完工产品成本=500×40=20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100×40=4000(元)
其他费用的分配:
在产品约当产量为=100×50%=50(件)
直接人工分配率=11000/(500+50)=20
完工产品成本=500×20=10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50×20=1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5500/(500+50)=10
完工产品成本=500×10=5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50×10=500(元)
A产品完工产品成本=20000+10000+500=35000(元)
A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4000+1000+500=5500(元)
6、(1)“直接材料”项目在产品约当产量=100×50%+150×80%+120×100%
=290(件)
(2)其他项目在产品约当产量=100×20%+150×60%+120×90%=21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