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命秘穴--命关穴

(2015-07-16 19:14:53)
标签:

健康

分类: 扶阳通络祛邪

保命秘穴--命关穴


命关,又名食窦

 

一,穴位解:

1,命关。命,性命也。关,关卡也。命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的正常与否重关人命。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脾脏想通,它内泻脾脏之热,外降脾土之湿,是脾脏与体表气血物质沟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关。

 

2,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空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回归脾脏,故名。

 

3,正命关穴(即脾经左食窦穴)位于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二寸处。《扁鹊心书》云:“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大络“虚里”即在命关穴内侧。

 

4,穴位:位于季肋下苑中。以中脘、乳头连线为边,向外做等边三角形,其顶点就是本穴位。命关,经外穴。
   

二,解剖: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三,主治:脾阳虚(一切脾病,消化系统疾病,一切腹胀水肿,胰腺疾病,糖尿病)。

 

——《中医基础理论》

1,脾阳虚——
阳不振:脾阳不振又名脾阳虚,中阳不振,脾胃阳虚。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其病机特点为中焦阳气衰退,里寒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其临床表现除一般脾失健运、食入运迟等变化外,尚有明显的形寒肢冷、脘腹冷痛、饮食喜热、泄泻清谷,或温化水湿机能减退,水湿停聚于内,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肤为肿。
脾阳不振,久罹不愈,每易累及于肾,终致脾肾阳虚。

 

2,脾与肺的关系(脾气虚/肺气虚)
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得人肺以益气,导致肺气虚弱,出现食少、便溏、腹胀、少气懒言、咳喘痰多,甚则浮肿等脾虚肺弱(土不生金)之征;反之,久病咳喘,肺失宣降,影响及脾,脾因之而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中焦失养,则肺气亦虚,而现咳喘痰多、体倦消瘦、纳呆腹胀等肺虚脾弱证。所以,肺气久虚,在一般情况下,常用补脾的方法,使脾气健运,肺气便随之逐渐恢复。故有扶脾即所以保肺之说。


四,用法:宜灸、50--500壮。

 

五,引证:

1,《红医针疗法》云:命关穴,内接脾脏真气,治36种脾病。凡诸病深重,但只要有一丝真气,灸此大穴200壮,能保不死。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也。若脾气尚在,虽

有大病,灸此穴,不至死。

 

2,皇帝灸法:久患脾病,灸命关500壮;黄疸病,灸命关200壮;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100壮。

 

3,伤寒太阴证,身凉足冷,关节冷痛。发黄,紫斑,多吐痰沫,发躁热,噫气,灸关元、命关各300壮。

 

4,水肿腹胀,小便不利,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先灸命关200壮,救脾气。再灸关元300壮,以扶肾水,腹水自然运消。

 

5,脾腎阳虚气损,泄泻如注,5日内夺人性命。,急灸命关、关元200壮,活人。

 

6,反胃食入即吐,饮食失节,或饮食伤脾,灸命关200壮。

 

7,大怒,伤及肝脾肾三经,灸左命关200壮,关元300壮。

 

8,老年人大便不禁,脾肾气衰,灸左命关、关元各300壮。

 

9,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脸色蜡黄,早晚各灸命关、关元各300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