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教材《希特勒》

标签:
希特勒军营无畏小狗画家文化 |
分类: 阅读博览 |
今天,花了几个小时看了《希特勒》这部史书般的影片,对希特勒及二战的那段历史,有了更多及更深刻的了解。这些当然不是感触的重点。
希特勒的童年及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社会意义。希特勒少年的梦想,只不过是成为一个有名的画家而已。从一个画家到一个嗜血恶魔的转变,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之余,更多的是家庭的影响,最后造成的性格影响。希特勒的父亲是其母亲的舅舅,有一种凶煞恶极的形象:至少电影给我们表现的是这样一个信息,希特勒从小应该是生活在父亲的淫威下,由恐惧至极变成无所恐惧,从而养成了自己极端、凶残的人生个性。悲剧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影片中给我影响深刻的是,希特勒在军营中养的狗,由于得到战友的羞辱,希特勒暴躁不已,用皮鞭使劲抽打小狗以泄愤,小狗逃到了军营外,希特勒追到了军营外,这时,军营被一颗炸弹炸毁,希特勒因此幸免于难,但小狗被不幸炸死。至此,希特勒逢人就夸他死去的小狗,其情戚戚,足以动人。在希特勒下乡归隐幕后操控纳粹的时候,他有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但是,在回忆录中,他把自己的父亲描述得非常伟大,称他是一个伟大的公务员。希特勒性格的复杂,内心对撞冲击的强烈,在影片中多处细节表现得一览无遗。
希特勒当然不是一个成功者的典型。但是,从一个画家向领袖的转变,从一个低等士兵向统帅的转变,这个意义上来讲,希特勒无疑是成功者的典型。
希特勒这种意义上的成功,影片中强调的是其演讲的天赋。希特勒慷慨激昂的陈词,强悍有力的手势,坚定深邃的眼神,严肃神圣的表情,远比他统帅下的千军万马更具有杀伤力与震撼力。希特勒的演讲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很容易激励或者牵引人心,在法庭上,关于对希特勒叛国罪的审判及辩护的对白,也丰富地体现了希特勒这一天赋。连法官也忘记了这是一场审判,而不是一场演讲。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希特勒也是无畏的。从历史的结局来看,无畏的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自我控制,就会成为无知。希特勒就是从无畏走向了无知,坏事做尽,不得善终。
希特勒名言锦集
“如果有人说:你做梦吧!我只能回答他说:你这个笨蛋,如果我不是一个梦想者的话,我们今天会在哪里呢?我一直相信德国,你说我是一个做梦者;我一直坚信帝国的崛起,你说我是个傻子;我一直相信我能重新夺回权利,你说我疯了;我一直坚信贫穷会有尽头,你说那是乌托邦。谁是对的?你还是我?!我是对的,我一直会是!”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断嘲笑我们的人,现在,他们还在笑!!!”
“如果日耳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超凡的思想是不会与凡夫俗子共存的。”
“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我们将要系统地,毫不留情地消灭敌人,连根带叶。”
“如果他们背叛国家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