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马拉松报名直通的年龄组成绩标准乱象

马拉松报名直通成绩门槛由原来的一个绝对成绩,如330、400,到现在多数采用年龄组成绩门槛,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有点儿学习波士顿马拉松报名门槛的意思。
但,就是这个马拉松报名直通年龄组成绩门槛,在中国当下,却是五花八门,一派乱象。波马的标准,是一个我们学习的对象;
也有中国标准,而且还不是一个。这几天刚看到2019北京马拉松的全程直通门槛,用的是“北京马拉松星级评定”中的9星成绩。
接着,又看到2019南京马拉松的直通标准,用的是中国田协的“中国大众马拉松成绩标准”。
这两个标准很不相同,虽然都是官方标准。
前段时间,成都马拉松的直通很有意思,没用上述的官方标准,而是直接“拿来”了波马标准。很简单,将波马的报名资格标准改为精英直通标准。聪明。我们水平不如人家嘛,那咱就提格使用。挺好。
挺好,是有评定原则的,即各年龄组的成绩要平衡,这是关键点。波马的标准其实也挺粗糙的,从那整齐的成绩(没有小数的整数成绩和整5分、整10分的级差)就能看出,那成绩就是大概齐。大概齐就大概齐,靠谱就行,可别不靠谱。波马的标准是靠谱的。但南马使用的这个标准就严重不平衡、不靠谱。
批评“大众马拉松成绩标准”不是一次了。本以为,点到死穴处,就一招致命了。哪想到,这个辣鸡标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次又出现在南马了。南马可不是小马,影响很大,有必要再批一次。
“大众马拉松成绩标准”的致命死穴在哪儿?就在那5岁只降低1分钟上。这是绝对荒谬的,绝对的不平衡,不靠谱。“北马星级评定标准”和波马标准都是起码降低5分钟。两个官方标准也在打架!
只看“大众标准”自身,也是自相矛盾的。看表中的全程和半程的级差竟然一模一样,都是1分钟,这可能吗?不矛盾吗?全程1分钟,半程咋地也不能1分钟了吧,大概得半分钟才合理吧。反过来,半程差1分钟,全程咋地也得差2分钟才合逻辑吧。再列出“大众标准”的十公里表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竟然还是级差1分钟。是不是傻呀?我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