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
(2016-01-11 19:06:31)
标签:
马拉松等级评定标准实施办法 |
这是中国田协最近出台的一个办法。是为业余选手设计的,值得关注。
粗看一下,感觉粗了一点儿,模糊了一点儿。
很容易拿来同《跑吧马拉松段位》进行比较。
这个办法和马拉松段位是同一个作用,即为业余选手制定一个成绩标准,以利最广大的马拉松爱好者为自己定位。
年龄段。段位的年龄段最大年龄为70及以上,波士顿马拉松的报名年龄门槛是80及以上,段位将年龄段较之波士顿压缩了两个年龄段。办法的最高年龄段为65及以上,又较之段位压缩了一个年龄段。但低年龄段增加了30-34年龄段。这些不同还不算太重要。
每个年龄段的成绩档次。办法为四档,段位为九档。显然,办法粗得多了,两个邻近档次的成绩相差半小时,甚至更多。而段位则相差几分钟。成绩相差很大,却在一个成绩档里,嫌粗了。
所谓精英等级的成绩还远不如波士顿的报名成绩,这成绩就定得太低了。波士顿的成绩仅是报名的资格成绩,可绝不是什么精英成绩。我们在设计马拉松段位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是把波士顿的成绩放在马拉松段位的中位考虑的。这样才比较合理。我们的精英成绩还达不到波士顿报名资格,就太掉价了。
最低档以“完赛”为及格线,太模糊。既然前几档都有明确的成绩线,这最低档就也应该明确之。再者,什么叫完赛?不管多少时间,跑下一个42公里就叫完赛?不合适吧?在关门时间内跑下来,叫完赛?但关门时间并无确定性的标准,以六小时为准,还是以七小时为准?各年龄段的选手都以完赛为准,就失去了年龄高低的要素,又返回爷爷孙子一个标准的老路上去,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