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主义建筑的巅峰之作---加尼耶歌剧院(Opéra Garnier)

标签:
巴黎歌剧院加尼叶歌剧院折中主义杰作op&eacuteragarnier |
分类: 建筑遗产 |
折中主义建筑的巅峰之作---加尼耶歌剧院
田念慈编撰/田念慈王际华拍摄
每次出游欧洲前,我都会反复翻阅剑桥大学彼得豪斯学院大卫.沃特金院士所著的目前世界上最前卫、最权威、最全面的《西方建筑史》,今年9月份的那次西欧行自然不例外。
该书第八章“十八世纪”的第一节“法国”“从第二帝国到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中对于巴黎的加尼耶歌剧院有如下评价:“必须承认,在巴黎只有一幢单独的建筑可以毫无疑问地被算作是一流的杰作,这就是巴黎大剧院。它是根据加尼耶的设计在1862—1875年修建的。它完美地体现了帝国的雄伟辉煌,建筑师本人将它的建筑风格总结为“拿破仑三世风格”而献给欧仁皇后,……。”
由于行程的最后一天(9月18日)安排在巴黎自由活动,所以,相隔13年后第二次去巴黎看什么,成为需要权衡的事情。那天10点过后,旅游大巴将游客放在老佛爷附近,往南隔着2条街便是歌剧院,于是参观加尼耶歌剧院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天自由行的第一站。
见截自Google Earth的加尼耶歌剧院的位置图。
加尼耶歌剧院正立面朝向正南偏东方向。面对歌剧院广场和直通里沃利大街上卢浮宫被侧的歌剧院大街。上图有一大两小绿色穹顶的便是歌剧院。其上方隔着三角形地块的建筑上另有一个穹顶,便是老佛爷内的彩绘玻璃穹顶。
到达歌剧院正南面(2004年曾经到达过这个地方。),在地铁歌剧院站的出口边拍摄了如下一组照片:
加尼耶歌剧院长173米,宽125米,建筑总面积11237平方米。
歌剧院正面顶上有两座金光灿灿到镀金青铜像,是由法国雕塑家戈梅里(Charles
Guméry,1827-1871年)1869年完成的作品。
上图为歌剧院正立面屋顶左端(即西端)的镀金雕塑下的弓形雕塑,中间有“ARCHITECTURE”建筑和“
下面红底金字的“CHOREGRAPHIE”意为歌剧的“编舞”。
上图是右面(即东端)的一座,题为“和谐”。
镀金塑像下可见屋顶边缘饰有青铜古代怪面雕饰,以花环相连。仔细看,每副面具都不同。这些镀金面具由东到西共有41个,加上东西两个侧面上的14个,共55个。
镀金雕塑和面具往下是弓型雕塑;此雕塑中间“SCULPTURE”意为“雕塑”。“PEINTURE”意为“油漆(这儿也许应该理解为绘画或画家)”。我理解分别是对建造歌剧院的雕塑家和画家的赞誉。
往下看,红底金字是法文“POESIE LYRIQUE”意为歌剧的歌词系“抒情诗”。
正中位置的面具雕饰下有一排包围着字母“N”和“E”的小型浮雕,N代表着拿破仑三世(Napoléon),E代表着皇帝(Empereur),用来纪念歌剧院的创建者-拿破仑三世。
下面一行红底金字“ACADEMIE NATIONALE DE MUSIQUE”疑似“国家音乐学会”的意思。如是,则意味着如今加尼耶歌剧院隶属法国国家音乐学会。如同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隶属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一样。
中段水平方向有一组镀金的共七位著名作曲家的塑像,分别是,左起:RUSSINI罗西尼(1792-1868)、奥柏AUBER(789-1871)、贝多芬(1770-1827)、莫扎特(1756-1791)、SPONTINI(1774-1851)、梅耶贝尔MEYERBEER(1794-1864) 、哈勒维HALEVY(1799-1862)。
丹尼尔·弗朗索瓦·埃斯普雷特·奥柏(法语:Daniel
François Esprit Auber,1782年1月29日-1871年5月13日),他早年在伦敦商界当小职员,1804年回国,致力于音乐创作,曾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皇家小圣堂乐长等职。
梅耶贝尔MEYERBEER(1794-1864)德国歌剧作曲家
哈勒维HALEVY(1799-1862)
左起:贝多芬(1770-1827)、莫扎特(1756-1791)、SPONTINI(1774-1851)
上图系歌剧院东立面左上部。由此图可见,在屋顶的镀金雕塑下,即女儿墙上也有金色怪兽面具,一共7个。而在阳台的一端,是一位出生于巴黎的法国剧作家和歌词作者QUINAULT(1635-1688)的塑像。
一组作曲家塑像下是歌剧院阳台的14根廊柱。廊柱下是歌剧院底层的七个拱门。东西各一个拱门的两侧各有一座群雕。中间5个拱门的夹着四个门柱。门柱上有四位作曲家的雕塑。见下图
这个雕塑我以为是寓意歌剧中的舞蹈。
以上2图是右侧的2个雕塑。上面这个雕塑或许是象征某个歌剧的场景。
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多米尼科·奇马罗萨(Domenico
Cimarosa,1749年12月17日—1801年1月11日),意大利作曲家。曾担任那不勒斯宫廷的管风琴师,他写有《秘婚记》等70余部歌剧,其中包括幕间剧、悲喜剧与正歌剧。
从歌剧院东侧看,歌剧院最高点(73.6米)是屋顶上手举竖琴的太阳神阿波罗。
歌剧院参观十点开始,我们10::11来到西侧排队。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查尔斯.加尼耶(Charles Garnier,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
拿破仑三世计划改造巴黎这个国家的首都时,内容之一便是公开选拔这座歌剧院的建筑设计师。这次竞赛的获胜者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年仅35岁的加尼耶。据说,当年皇后欧吉尼亚问加尼耶,将以何种风格来设计建造歌剧院,是罗马风格还是希腊风格时,加尼耶答复:“将以拿破仑三世陛下的风格,皇后陛下!”以此表明歌剧院的风格独一无二。
歌剧院迎宾厅
穿过迎宾厅来到皮媞亚坛。皮媞亚坛的边上就是气势恢宏的大楼梯(大台阶)
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大楼梯上方天花板上则描绘着许多寓言故事。
大楼梯侧面的雕塑细部。
大楼梯背面局部
在二楼拍摄大楼梯和大楼梯所在的高约30米的中庭。
巴黎歌剧院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芭蕾舞团和一个管弦乐团,其演艺人员总共近1100人。大楼梯正前方这个入口通往楼下的包厢和歌剧院的管弦乐团(见门楣上的指示)。门楣两侧站着的是象征悲剧的两座雕塑。
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长54米,宽13米,高18米。堪与凡尔赛宫大镜厅相媲美。
休息厅靠近回廊的壁饰,堪称金碧辉煌!
休息厅西端。休息厅装饰中处处可见七弦琴,这是古典音乐中常见的乐器。
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其豪华如同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
休息厅的天花由鲍尔.布德吕绘制,表现的是歌剧的历史。见以上3图
休息大厅通往阳台的入口门楣。
以上2图是阳台的天花
上图中长长的阳台的右侧正面对歌剧院大街。
歌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有近2000个座位(说法不一)。该观众厅按照意大利歌剧院的风格设计成马蹄形。红色天鹅绒座椅罩显得雍容华贵。
演出大厅的悬挂式分枝吊灯重约八吨。演出大厅(即观众厅)上方的天花,由马克.夏加尔在1964年完成绘制。
歌剧院西侧的圆形大厅的上部
走过上述的圆形厅来到歌剧院的图书馆和展厅,保存着近三个世纪的历史资料。
歌剧院展厅的展品之一。
拍摄于歌剧院阳台。照片前方就是直通卢浮宫和里沃利大街的歌剧院大街。
《歌剧魅影》的故事就发生在巴黎歌剧院。这个歌剧院,因为有着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该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的是,在歌剧院的最低层,有一个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观众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层,就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剧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这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据说这个水池是当年在修建歌剧院,发掘地下室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当时的建筑师Charles Garnier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水抽干,但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坚固,他设计的地下室的墙和地板都是用双层的防水结构。之后,他把最后一层充水,让水把墙的缝隙填满,使之更加坚固。本来只是偶然设计的结构,但是在层层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现水池,竟然为电影造出了摇曳的灯光和形状古怪的小船。不管怎么说,如果考究起巴黎歌剧院的建筑结构和它的传奇历史的话,这将是一个相当长(也相当有意思)的话题。
巴黎最主要的这个歌剧院的名称经历过多次变化,从而在一个侧面记录了历次政治事件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名称包括1791年以后的“歌剧剧院”,1794年以后的“艺术剧院”,1804年以后的“帝国音乐学会”和1814年以后的“皇家音乐学会”等。
参观加尼耶歌剧院的小贴士:门票12欧元,参观时间需要一个半到2个小时,歌剧院因演出等安排会不接待游客参观,需要事先确认。交通十分方便,乘地铁3.7.8号线至OPera站,出站即达。
以下是历次出游看到或到访过的世界上著名的剧院:
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的内部模型
莫斯科大剧院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此系2013年巴塞罗那一日自由行的成果,由多梅内克设计的该音乐厅和巴塞罗那的圣保罗和圣十字医院一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的观众厅,见以上2图。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霍夫堡宫廷剧院
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
斯德哥尔摩国家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