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镜头中的“须弥座”

标签:
中国古建筑须弥座 |
分类: 建筑遗产 |
我镜头中的“须弥座”
田念慈编撰/摄影
昨天,在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借到梁思成于1935年在中国营造学社主编的《中国建筑艺术图集》(梁思成、刘致平著)。此书上卷开篇便是“台基”。梁先生说“中国的建筑,在立体的布局上,明显的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台基,(二)墙柱构架,(三)屋顶”;无论在国内任何地方,建于何时何时代,属于何种作用,规模无论细小或雄伟,莫不全具此三部。最显著的例,如北平故都中:宫殿,庙宇,官衙,宅邸,其间殿堂,不分时代,不论大小,这三部分均充分的各呈其美,互相衬托;中间如果是纵横着丹青辉赫的朱柱画额,上面必是堂皇如冠冕般的琉璃瓦顶;底下必有单层或多层的砖石台座,舒展开来承托。……”
梁思成接着阐述了六朝以后,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须弥座。看着看着,我才发现,现今所有有关中国古建筑须弥座的论述,均源自梁先生的这本著作。于是,查找近些年来游览北京等地拍摄的各类古建筑的须弥座的照片。竟然发现,其中几张须弥座的照片在梁先生《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中也有刊载。今天稍稍编撰,呈献给网友们,顺便将学习到的有关“须弥座”的知识传递给各位。
1.
2.
3.
4.
5.
6.
7.
北京雍和宫内铜狮子须弥座
故宫太和殿台基的一段。束腰处简单的浮雕。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琉璃牌坊的须弥座
承德普乐寺藏塔须弥座
十三陵明显陵碑座
十三陵
十三陵华表的须弥座
十三陵
北海九龙壁的琉璃须弥座
北海小西天内的须弥座
太和殿前铜狮子须弥座
故宫太和殿
卧佛寺具足精严牌楼须弥座
颐和园智慧海西侧须弥座
颐和园花承阁遗址琉璃宝塔须弥座
香山碧云寺石牌坊须弥座
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须弥座
北京五塔寺(真觉寺)须弥座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的须弥座最为庞大、精湛。
南京中山陵博爱坊须弥座,吕彦直设计。这个须弥座就简化了。
南京中山陵享殿入口一侧须弥座,吕彦直设计。梁先生对于中山陵的设计给与了批评,称设计者对于中国建筑旧法,实在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比例上有种种的错误。
北京王府井教堂比例失调的须弥座
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基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下的纹饰由林徽因设计。
民国建筑---原上海特别市(即直辖市)政府大楼须弥座,现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董大酉设计。
民国建筑---上海江湾体育馆拱门须弥座。董大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