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2012-12-07 10:34:55)
标签:

中山陵音乐台

杂谈

分类: 建筑遗产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田念慈编/摄影

 

到过几次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但从未参观过中山陵的附属建筑音乐台。“开国大典”等多部电影出现过中山陵音乐台的镜头,此次亲临参观,不禁为它的气势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折服。以下系从网上下载的关于中山陵音乐台和设计者杨廷宝的介绍。

中山陵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建筑,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广场东南面,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是一座占地面积4200余平方米的露天舞台。该建筑由杨廷宝设计,利源营造厂承建,造价9.5万元,费用源于当时旅美旧金山的华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的捐款。1932秋动工,19338月建成。

音乐台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其平面布局呈半圆形,半圆形圆心处设置一座弧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舞台及照壁。舞台长约22米,宽约13.33米,高出地面3.33 米。舞台后方为一堵混凝土照壁,仿中国传统五山屏风样式。照壁坐南朝北,宽约16.67米,高约11.33米,略呈围曲,立于须弥座上。既为舞台背景,又是起到反射声波作用,表面以水泥斩假石镶面。照壁上部及两侧,雕刻有云纹图案。上部云纹图案之下,雕有三个龙头,突出墙体之外。在舞台边缘处有数道波浪形台阶,阶内填土以栽花草。舞台正前方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半径为12.67米,用以汇集露天场地的雨水,池水终年不涸,有增强舞台音效的作用。舞台两翼筑有平台,上砌有钢筋混凝土紫藤花架。舞台下辟有休息室、盥洗室和贮藏室等。

舞台前为观众席。设计者巧妙利用草坪的自然起伏,设计成由高到低的半圆形观众席。半圆形草坪呈坡面状,半径约56.67米。草坪上,沿同心弧方向展开三条小径;沿扇面坡道圆心方向建有五条宽二米的放射形走道,每条走道有45级台阶。草坪被小径和走道台阶分为12块,草坪上可容纳观众3000余名。

半圆形音乐台较高外缘上建有一条宽6米、长150米的紫藤花架。走道内外两侧,各有36根立柱、36个花盆、30张石凳。花架下的同一侧花盆之间,有长条形石凳,供观众品茶休憩。在花架边的紫藤外围,有一条弧形水沟,上有五座小桥,为音乐台内的五条出入口。紫藤长廊呈半圆形展开,形成等距离的节奏和旋律美。

杨廷宝(1901年-1982年),字仁辉。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河南南阳人。

1901102生,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熏陶。

1915北京清华学校(1928改名清华大学)。

1921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

1926毕业后赴欧洲考察建筑。

1927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为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在事务所的工作直至1949止。

1940,受刘敦桢之聘兼任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名国立南京大学,专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2,南京大学建筑系等工学院系科独立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改名东南大学),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1959任副院长,1979兼建筑研究所所长。同年任江苏省副省长。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19821223南京逝世。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参观中山陵音乐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图说中山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