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

标签:
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杂谈 |
分类: 建筑遗产 |
宫殿般的医学院和医院
田念慈摄影
这是位于帅府园胡同的协和医院入口,面朝西,呈三合院布局。院内有地下层,地面为汉白玉走廊、围栏和平台。
这张照片是乘坐特11双层巴士时抢拍的,院内布局稍稍看清楚些。
在南侧台基上拍摄的院子
颜福庆在上海创办中山医院时,也建造了大屋顶的楼宇,也许是要和协和医院一争高下,但协和的规模显然要大得多。进入医院,在几个楼之间穿行,一会儿便迷了路。询问医院的工人,他们说,在这里工作多年,也常常转迷糊。
飞檐斗拱做得一丝不苟。
成片的绿色琉璃瓦屋顶,蔚为壮观。我猜想琉璃瓦不是原物了,是近年整殇葺新的结果。
这是位于东单三条的现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院子,也成三合院布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门,此为原协和医学院的前身豫王府原址。
在北京东单北大街西侧的北京东单三条胡同,走过协和医院南门时,会看到旧协和医院古老的门楼及其大门两侧的一对石头卧狮。留心看一下,门右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协和医院旧址”几个字,上还注明系保护文物的字样。也就是说,人们看到这一切,会认为这座古老的建筑的原源即协和医院旧址。本来现在北京的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都不知这座建筑的来历,那么年轻人知者就更少了。因此,就本人所知,在此作一简述。
其实这座古老的建筑是清朝时期的豫王府,即清朝豫亲王多铎的府。当年王府建筑宏伟,格局严整,占地面积有20000多平方米,是清朝最大的王府之一。只是1916年,衰败的满清贵族豫亲王的后代将豫王府卖给了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将王府拆除后,并没有盖洋楼大厦,而是以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原址建起了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而这距现在才不足百年历史。
北京的原清代王府很多,但“铁帽子王”王府仅有12家。所谓“铁帽子王”,即指世袭罔替的王爵,表明其身份的高贵和牢固。大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只有12家。他们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这些王府中,除恭亲王府现修缮后供游人参观外,其余基本已原貌无存。在这里要说的是,有些王府尽管已非原貌,但其原门前的石狮子依然存在。当人们从这些旧日王府门前经过时,都会看到这些狮子。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留心观察,凡这些王府前的石狮皆是蹲姿而唯有豫王府门前的一对狮子是抬头匍伏的“臥狮”,至今仍卧在东单三条胡同协和医学院门前。
为什么唯独豫王府门前的狮子是“卧狮”呢?据说在12家“铁帽子王”中有8家是受军功封,即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这8家“铁帽子王”均为清朝的开国元勋,其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豫亲王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15子,与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为一奶同胞。顺治皇帝入关定鼎北京后,摄政王多尔衮正思遣将南下收复明朝余地时,西部传来捷报: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在追杀李自成时一路上陆续攻下灵宝、洛阳、绥德……已拿下西安。多尔衮在大喜之余即奏请顺治皇帝下旨封多铎为江南定国大将军,命其统军南下取江南残余的明朝之地。多铎是位猛将,领旨后便领兵南下,在多铎的八旗劲旅进攻下,一路上的城池望风而降,但到达扬州时却遇到明朝扬州都督史可法率军顽强抵抗。史可法率扬州城内军民与清军血战,直到粮尽矢绝,被俘殉国。清兵践尸入城后,多铎深恨史可法和扬州军民的拒降,逐令清军屠杀十日,杀得扬州城内几乎鸡犬不留,写下“扬州屠城十日”的悲惨一幕。而后多铎又继续南下,不日又攻下南京,……,使江南捷报不断传入清廷。多铎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但其从北到西,从西到南,为清朝立下所谓赫赫战功。据说,顺治皇帝为嘉奖这位劳苦功高的多铎,特下令允许豫王府门前的狮子是“卧狮”,意即多铎为朝廷征战劳苦,天下已定应安享清福了。当然,这里是否有历代某些帝王“杯酒释兵权”之意,笔者无从考证了。
近些年来,关于清朝的影视剧甚多,关于多铎,从郭凯敏主演的《荒唐王爷》到有关孝庄皇太后的历史剧等屏幕中,人们看到了多铎的不同形象,好在人们没有去深究剧目中关于多铎的真实情况和详细历史,只是起码获知清初历史里有个多铎。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这座昔日的豫王府。
可惜昔日一代所谓的英雄骄子,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豫亲王多铎,他的后人竟衰败到出卖祖产的可怜地步,使这座昔日宏伟的建筑都不能以其原根底昭示后人,真是可悲可叹!豫王府随着八旗子弟的败落,在清朝仅仅灭亡5年后便使其王府的历史画上了句号。那两个洋洋自得的卧狮更没有挽救豫王府和大清朝灭亡的命运。如今它们守卫的是改头换面的昔日洋医院旧址,而它们真正的主人则早已“昔人已乘黄鹤去”矣!只是当人们走进东单三条,走过协和医学院门前看到这对“卧狮”时,它似乎向人们昭示:这里曾是豫王府!(马天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