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延2+12天

(2022-03-27 14:09:32)
标签:

杂记

分类: 杂记

再延2+12天

在接了两次“这次检测很重要,如果全阴就解封”通知,总计做了7次检测之后,迎来的是小区一个确诊无症状。今天接到再加“2+12”封控和5次检测,后续如何,可能也还要12天后再看了。

被确诊的无症状是个带娃老人,据说得知阳性后还曾带孩子去过小区儿童娱乐场,所以业主群有抱怨。其实因是10人混检,即使查得结果也不免怀着侥幸心吧。

对我来说,相比可能的病痛,一直以来更大恐惧是感染后的被公示周知。谁也不愿得病,除了极少数不守规则公德缺失的人,感染病毒后对家人邻里本就怀了愧疚担心,这时再公布其各种信息,无异伤口撒盐无辜被定罪。

 

前几天在单位退休群看到一个通知,说社区有了个确诊密接者——注意只是密接者。然后公布了她的姓名、工作场所和几日行程,并说她已被收控隔离。接着,竟将其家庭住址细至单元门牌号,丈夫、父母、孩子详细信息包括老父看病透析、孩子所上幼儿园上下学时间,全都广告周知。

读着就觉得一股寒气破屏而来。到稍文明一点的医院看病,有点文明素养的医生还会提醒候诊者保持合适距离,尊重受诊病人隐私。这家人作为密接次密接,个人信息被如此粗率地公诸社区传之网络,公正吗?

不知其他地方官宣疫情做得如何,上海只公布年纪性别,算是比较文明的吧。其实我觉得,公之于众没大必要,告诉到区域防控部门和患者相关人群就行了。

 

刚知道一个词——沪吹,当做新鲜事说给孩子听,女婿说早就有了,我有点惊讶。

三月初某日,和老家一中学同学通电话,他问居上海的感受,我说蛮喜欢的。他说上海防疫做得好,他读过一篇文章,说上海领导不怕丢官;我说那文章我也读过,这边的精准防疫的确做得不错,我们家楼上有密接者居家隔离,邻居生活一点没受影响……他说还是大城市好,大上海就是上海。

接着沪上疫情就爆了。我有点认真在怪自己乌鸦嘴了。每次说自己身体转好,几乎不过三天,就会出现反复。不知老同学这几天会不会读到一个上海市民的新冠记录,知不知道哮喘护士辗转求医的经历。

心里就生出羞愧,好像吹了自己什么牛说了不合年龄的大话。并不是因为喜欢的那些上海特质没了,而是觉得自己从年轻到老一直没长进的天真幼稚。在一种思想统一指导一个棋盘统一行棋的大情势下,这里的执政怎么可能拔起自己头发脱离生长的土地。

那篇广为流传的表扬沪上执政的文章,现在看来,倒有点像提前打出的一巴掌,后坐力十足。不过本来就一直在对此方防疫感到奇怪,为它捏着一把汗,现在悬着的那把剑终于落下了,我也落心了。做老师一辈子,知道看上去没有短板的学霸孩子更让人担心。相信疏漏和教训会让上海应对得更好。

 

记得沪上学校居家网课前,小木头因感冒请假两天后被通知回园参加全园核酸检测时,女儿跟我有过一个认真的谈话,她要我想想,万一小木头检测阳性,我们全家被集中隔离的话,要带些什么东西。我想也没想就嗤之以鼻:一是不可能,二即使发生了,带什么东西需要现在就想吗?

读了那位市民的隔离记录后我知道自己又幼稚了。现在我知道,万一被隔离,我一定要把两件长羽绒服都带上,还加一床小棉被。我怕冷,一冷就生病,已病必然加重。安全感大削弱,但也相信现在的隔离会做得好些。

 

生活工作在新加坡的一个学生,上月自己和两个女儿相继感染。她在圈里实时报告了她们的病情处置和发展。两个女儿根本没去就医,她为了取得一张病假证明才去了医院。正府规定抗原自测阳性图片即可作为请假证明,她为保险计才去的。医生只给了居家静养建议,在她要求下才开了点喉片和普通感冒药。两个女儿一周自愈,她九天转阴。学生的记录让我很受益。

不害怕很重要。


 再延2+12天

(钱大妈的小伙子把菜摊摆在小区围栏外和我们交易。

刚听说,他们被举报了。引起聚集?可我们要吃菜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