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2014-03-29 13:33:39)
标签:

旅游

梅里雪山

纳帕海

私人定制

茨中教堂

分类: 旅行

“行程第三天”——

几生几世的眷顾

    在“梦中的额吉”唱响之前,我已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穿着睡衣,光着脚,跑到窗边,唰的一声拉开窗帘。他果真还在睡着,那样安静。我用嘴唇贴着玻璃给了他轻轻的一吻后,就迅速穿上衣服,拿起相机,直奔平台。天,游子已经支好脚架在拍,他是几点起床的哦。疑惑时,眼睛才看到居然繁星漫天。兴奋地好想大叫,可又怕吵醒了卡瓦格博,就摇着游子的胳膊很使劲儿但没有分贝的喊着:“星星啊,星星,好漂亮,太美了。他能在星星的怀抱里睡觉呢。”“是呀,是呀,不过你不要摇我噢,要把他最美的样子都拍下来不是?”游子拍了拍我放在他臂弯的手。呃,我赶紧拿开了。(配⊙﹏⊙b汗的表情)太激动,太幸福了,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星空,原来雪山是万能的,无论什么景色,只要配上雪山,必是极美呈现。此时的天空也是我命名并喜欢的那种颜色“暮蓝”。同样,我是第一次在太阳升起前,看到这种总是让我不能自以的天色。因为没有脚架,实在拍不清楚星空,我边说着:“来梅里就想换相机。”的话,边找了两把椅子叠在一起充当脚架。别说还是很管用的,再次证实我是个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好女子。当我换上55-250的镜头时,又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到卡瓦格博的脸,那么俊美,那么坚毅,那么威武,哎呀,太多的词都形容不过来了。手已经冻僵,膝盖已经酸痛,可我就是不愿放下手中的相机,就那样一个姿势的站着,长长久久的看着他,一定把他看进心里,带入下一个轮回。

    其实,我的卡瓦格博就是卡瓦格博,他不是梅里雪山,也不属于梅里雪山。他是真正属于太子十三峰中的其中之一,也是最高最帅的一峰。游子和百度都告诉过我,出错的原因是由于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梅里雪山”的称呼。但实际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脉。那座小山脉在当地被称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脚下的一处村庄也被称为“梅丽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拉曾归面布”,海拔5229m。而后来中国在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全国大地测量,一支解放军测量队到了德钦,在与当地人的不畅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记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图后如此标注了出来。从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这个名字也彻底压过了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

  不过没关系,只是一个名字,他不会介意那么多的,你看他款款深情的臂膀,微微上扬的嘴角,他在等着你拥抱他,亲吻他,用最纯粹的欢喜,喜欢他,崇拜他。大概一个姿势花痴了10来分钟,手和膝盖都已不会动了。在游子的帮助下,我挪动双腿坐在了椅子上,不停的用僵硬的手去活动僵硬的膝盖。“没看出来你那么喜欢梅里啊。平时也不见你提噢,这次也是陪师父吧。”游子边帮我活动另一条腿边打趣我。“呵呵,真正的喜欢和爱,何须日日挂在嘴边?”我头也没抬的回答道,“是,来一次梅里至少也要3-4天。我自己一个人开不了那样险峻的山路,朋友,爱人也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我怎么可能没事就嚷嚷着来梅里,我不是个不懂事的女子。”余光看到游子看了我2秒钟。我这又是哪儿说错了吗?“你是个不一样的女子。” 游子说完就朝相机走去了。“呃,这个不用你说我知道。”我冲着他的背影自嘲着。缓了一会儿后,星星开始黯淡,嗯,太阳要来接班,我的卡瓦格博要起床了。

    在天空放出淡蓝色清爽光芒之时,卡瓦格博就已最先撷取金色的阳光沐浴容颜。当他开始要换上金色衣衫时,缅茨姆便羞涩的展露出迷人的微笑,紧接着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布迥松阶吾学(卡瓦格博与五佛冠之间的那座),玛兵扎拉旺堆(将军峰)都依次呈现最灿烂的身姿,而就在此时,将军峰的东边开始出现以粉橙色为主的五彩天空。就如同准备好了梦幻甲胄,随时与卡瓦格博征战沙场,降妖除魔。那是一个以消灭烦恼、贪欲为主的战场,因为这才是使众生痛苦,溃败的魔。

    周围的快门声,赞叹声此起彼伏,游子突然想到了师父,问我他怎么不上来看日照金山。我说:“他的目的不是要看景致,而是要礼拜缅茨姆。这是我们心中的绿度母。”说着,我用平摊的手掌指向缅茨姆峰,跟游子讲解着哪里是绿度母的面部,哪里是绿度母标志性伸出的右脚。果不其然,在我话音落了几秒钟后,在屋内面对着绿度母诵完赞颂后的师父给我打来电话,请我多拍几张缅茨姆峰单独的清晰大图,不要只顾着拍我的卡瓦格博。师父,您是有他心通的节奏吧。不过,这次我已先您一步,拍了好多张高清大图的缅茨姆啦!

日出大约20分钟后,“日照金山”便结束了今天的完美演绎,倾泻而下的金色阳光瞬间与卡瓦格博的圣洁之白融为一体,恢宏壮观。为数不多的游客开始纷纷下楼准备享用早餐,而我,却依然不愿离去。

    凝望着他,激动的心驱动着眼底泛起了泪花…在我心里,你是那么的幸福,因为皈依三宝,绿度母,五方佛,大将军,你的儿子都伴其左右。我内心泛起的是满满的羡慕。人间的传说总是千姿百态,但从见到你第一次后,你在我心里早已有了一段属于我的故事:缅茨姆不再是你的妻子,吉娃仁安(五佛冠)不再是你曾经的顶冠,他们都是来支持你,保护你的佛和菩萨。缅茨姆明显是绿度母的化身,吉娃仁安明显代表五方佛。将军峰,布迥松阶吾学(儿子)则是你往昔世的眷属,追随着你生生世世。白茫雪山是佛陀的坐骑,路上的皇冠峰是释迦牟尼佛昔日为太子时的皇冠所化现。所以,这一串的雪山仪仗队,被称作“太子雪山”。而十世班禅喇嘛也是刻碑题记“朝拜太子雪山”。显而易见,这里一定有佛陀的印记与示现。而我与你也一定在某一个大劫里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因缘。以至于你如此眷顾我,每每至此,当天你都以“打伞”相迎,次日以“日照金山”相对,走时以“群献哈达”相送。你怕我忘记你,是么?不会,永远不会,你已经在我的心底。也许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我依然会想你,如果你知道,请记得去看我。我想那时,我就能真真正正看到你模样,抚摸你的脸颊,可以不再以窗相隔的亲吻你。看,就是这样,想得到你、亲近你的人们,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我不会在你不愿意不喜欢的情况下去接近你。不为别的,只为尊重,喜欢的前提是尊重。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去征服你,不会再有人来骚扰你,对你不敬,使你不悦了。而你也必是不可征服的,好好做你自己。好了,我要走了,会抽时间再请朋友带我来看你,也希望你能抽时间来我梦里。再见,我的卡瓦格博,我的英雄。

以下是梅里雪山日照金山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凝固在丛林中的谜团

    在游子已经收拾好脚架,相机包后,喊了我两声都没动静的情况下,他走到我身后,拍了拍我,“走了,下楼吃饭。”我扭过头来,泪光闪烁的样子吓了他一跳。忙问:“何事?”他说话好简洁好简洁噢。我赶紧裂开嘴笑:“没事没事。走吧。”心说,我怎么才能跟你说清楚是为什么啊。所以,沉默代表一切吧。

    (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吉娃仁安,布迥松阶吾学,缅茨姆峰,玛兵扎拉旺堆,粗归腊卡峰,洛拉争归贡布,加瓦仁安,巴乌八蒙,帕巴尼顶九焯峰,奶日顶卡峰。) 
    德钦御庭的早餐温暖而丰富,并且还有卡瓦格博的在窗外陪伴。而我依旧选择了握着一个鸡蛋于口袋,跟游子说:“我想去县城吃米线。”师父附和了我的要求。于是在看着他们吃了些东西后,就匆匆的驱车直奔县城。当然,吃米线只是买裙子的前戏。上次收入的那套藏服使我在阿坝的草原美不胜收,连藏民都夸我的衣服好看,今天路过,怎可不再得新?选了两套平时也可以穿的藏裙之后就踏上了去往维西的路。

    游子说下一个目的地是茨中教堂,与此同时也是顺时针方向转梅里一侧。我听说要去一处教堂,就暗自疑问,在这个藏传佛教信仰极为浓厚之地,怎么会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教堂呢?“茨中很大嘛?”我发问。“不大啊,只是一个小村落。”游子答。“那为什么会选在那里建教堂啊?”我越发奇怪。游子竟然只是笑笑,没回答我。这一下可是把我求知解谜的欲望煽到了高峰。据自己有限的知识是了解,所有的传教士进入中国都抱有他们并不纯粹的目的。那么选在这么一个穷乡僻壤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哪,绿度母。”师父在后面喊了一嗓子,立马把我从天主教的世界拉回自己的信仰。果然,在这个位置才能完完全全的看到缅茨姆峰的正面,并且今天没有云,非常非常的清晰。一阵快门声后,车子就继续俯冲的前进了。这真的是以前一位维西的朋友所说的,你在维西县城买了苹果,不小心在城头掉了一个,就得一直追着到城尾去捡的那种坡度啊。开着开着,路况就越来越不如意了。我们在车子里也显然成了“最摇摆”。一路开,还看到了因前一段时间香格里拉地震而留下的痕迹。70多公里的山路,走了2个多小时,在我觉得越来越热的时候,在对岸绿树掩映的山坡上,我看到了那座教堂,若不是我在留意,它很容易被人们错过。而我们也离开了德维线,行驶在了极其狭窄而陡峭且完全不平整还时不时回头弯儿的路面上,此时的游子没有说过话,车速也很慢,两个回头弯处都不得不倒一把才可通过。终于开到了桥边,游子和我们才松了口气。游子赶紧介绍说:“我们现在过的这座桥叫做茨中桥,桥下就是奔流不息的澜沧江。以前这里没有桥,茨中与江东交通全靠溜索。”听到这里,我脑海里全然浮现央视的各种公益纪录片,那些滑着溜索上学的孩子和背着药箱的医生。“‘茨’为藏语‘村庄’之意,‘中’为‘六’之意。”游子接着讲。“第六个村庄?”我接腔。而师父则说了一句藏语,我想他是在用安多音诠释这两个字。

进入村子,温暖而柔和的风在车外荡漾,层林尽染的红、黄、绿、赭入眼入心。这是个不错的小山村,看眼前景致,称它美丽富饶也不为过。在我的眼中,雾霾中的大城市才是萧瑟贫瘠。村中的路很窄,像是根本不需要汽车这种交通工具一般。躲躲闪闪的向教堂方向开去的路上,前后艰难避让了两次对面驶出的车辆。终于,车子停稳在了教堂旁边的一个篮球场前。我一下车,就发现,根本没地方调头,走时只能倒出去。师父因为穿着僧装就执意不进去参观了。于是,我抓起相机,带着极大的好奇走向了这座教堂。当我踏入大门,教堂的整体样貌便映入了眼帘,“好怪异啊。”我不禁道。“嗯?怎么怪异?”游子抬头看着教堂不解的反问。“它明明是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可偏偏没有这种建筑最突出的特点。”“什么特点?”“它没有刺破青天奔向上帝的尖顶啊,而是这种飞檐翘角的中式亭阁特点吗。”“噢,是哦。”“好奇怪,好奇怪,他们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宗教特质,而一味的要与我们举案齐眉?”我越来越不能抑制天蝎座的敏感与猎奇。急匆匆的踏进了教堂的门,看见十字架,圣坛,耶稣像之余,竟然还有一副中国式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他们这般处心积虑的靠拢我们,意在何为?因为教堂院内一些建筑在翻修,神父出门不在,所以我们就没有再往教堂内二楼及以上去的权利。这一点还是要尊重每一种宗教的规矩和仪轨的。就比如藏传佛教的一些护法殿是不可以让女人进入的一样。不是鄙视和看不起,是各个宗教都有各个宗教的规矩。更何况,佛教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宗教。

    我随意而有心思的在院子里瞎转,看工人在修什么,无意踏进了一间黑黑的小屋。眼睛在适应了光线差异以后,面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四周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黑白照片,长须长者,英俊少年,二八淑女,骏马骑士。一幅幅的照片透出深邃悠长的古老痕迹。他们是什么人?来教堂做什么?在这里停了多久?为什么把自己的照片留在这里?现在他们又在哪里?我的脑细胞快速的活跃着。游子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后,我转身要去叫他问个究竟时,他在逆光中的影子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我以为青天白日的时间段我也能看见三维空间以外的事物了。还好,遇到的太多,不至于花容失色,可还是棽棽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当我故作镇定的询问他这些照片的出处后,他很从容的告诉我:“这间屋子我也是第一次来。不知道。”那一刻,我天蝎座的执拗与对好奇的渴望让我有想掐死他的冲动。“你怎么能不知道?你上一次不是见了神父了嘛?你怎么不每间屋子都转转?要是以后还有客人问你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办?”我一连串的发问,着实让游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看我像是要发脾气的样子,就赶快拉着我去看周围的葡萄园。我的意识还无限纠结在那一堆照片当中,根本不想看什么葡萄园。可一转念,我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对人家领队。(这真的是高端私人定制啊,不然,我会被领队抛弃在荒野的)。这是我的我执,应该自己消化,解决,而不是迁怒于人。绕到教堂的后面,这里有好大的葡萄园,游子说这些葡萄的品种在法国都已绝迹,可在这片深山中却生机勃勃,用它酿出的红酒味道极佳。噢,怪不得在丽江,身边很多朋友趋之若鹜,很希望喝到它的样子呢。

在这一片葡萄园中竟有两座并排的坟墓,墓穴均为圆拱造形,墓上有十字架。因为葡萄园不让随便进出的缘故,我举起相机想看看它们的主人是谁。这次游子没等我问,便主动给我讲述了那两座墓碑主人的名字,法国人伍许冬和瑞士人于伯良。并且长长的给我讲了茨中教堂的由来。原来,早在19世纪中叶,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纷纷来到云南西北地区,据说试图由此进入西藏(但我绝不相信这是他们的目的)。但是当地的藏传佛教势力强大,天主教士的传教工作遭到了强有力的抵制。 1905年发生维西教案,民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十来所教堂,杀死了两名法国传教士。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境内发生大小教案共约五、六 百起,义和团运动才能堪称其中最大的一次。相比之下,西南边陲的维西教案只能算是小菜一碟。谁知,受尽列强欺辱的满清政府竟然出兵镇压自己的子民。到今天恐怕都没有人确切知道清兵到底杀了多少中国人来为那两个法国人偿命。只知道有三座藏传佛教的大寺院被烧毁,法国教会获得巨额赔款。而赔款正用于兴建了眼前的这座茨中教堂,并于1921年竣工。

听完这个故事,刚才看着两座墓碑曾心生的敬意,刹那全无。你们当年究竟要干什么?这样一座连交通都不便利的小村落,何以吸引你们为它前仆后继,客死他乡?宗教,尤其是天主教,基督教理应始终是宣扬和平、友善、仁爱的。而你们怎么带来的是血、是火、是战争?你们的教义不是教人们有人扇了你的右脸,你就把左脸也伸过去么?那为什么在你们踏入我的地域,根植你们的外来文化却不许我们反对?为什么还要烧毁本来就属于我们的宗教场所?我们不欢迎你们,你们为什么不走?那些照片上的人,是不是留你们在这里的帮凶?一时间,悲愤难平。甚至觉得留下来的“玫瑰蜜”的葡萄酿出的酒都是杀人于无形的毒药。

    我突然扭头,快步的向车子走去,游子忙追上来问:“是不是我不该给你讲这个故事?知道你信仰佛教,就一直没敢开口讲,又看你那么想知道,就告诉你了,谁知还是惹你不开心了,以前讲给别人都没这么大反应,他们都只是当故事听听的。”在“我和他们不一样”的这句话就差一点冒出嘴的瞬间,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曼朵,你不是来看风景的嘛?不是来带师父散心游玩的嘛?他们的错误是他们的因果,他们会为他们的因承担他们自己的果报的。你要因他们升起了恨意可就是你自己的因果噢!”是师父嘛?不对呀,师父还在车里没出来啊。是阿克?是菩萨?左顾右盼间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我呆呆的站在了离车5米的地方,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这座掩映在绿荫繁茂中的教堂。刚才的怒火逐渐平息,细细地想来,他们当年还是带来了新鲜的文化知识,医疗技术,留下了香甜四溢的葡萄,以及酿制红酒的工艺与器皿,使得今天这里的百姓可以以这座教堂与葡萄美酒换得更丰厚的物质收入。这活生生的告诉我,事物永远都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亦没有绝对的坏。

    感谢这里的存在,它的存在就是替我们保留历史,使我们铭记善恶。感谢游子给我如实讲述的故事,这是旅途中难得能有的观察内心我执的机会。凡事都自有其形成的因缘,怪不得谁对谁错。我所贪恋的又何止三座被烧毁的寺院?“极仁极爱 ,至善至谦”教堂内另一幅中式对联闪过脑海,我想这应是我人生中最应遵循的心态。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只是滇滇不愿意

    心里怀着对游子的歉意爬上了车,傻笑着跟他说对不起。游子哈哈的说:“哪里噢,猜到你有可能不开心了。”“我要不要赔你精神损失费?”我咬着嘴唇卖萌。“哈哈哈,那你打算赔多少啊?”“哎呀,你越来越会聊天了嘛!”师父突然冒出来说话,把我和游子都逗乐了。肚子开始唱天空之城,游子说到叶枝乡吃饭。谁知好不容易开出村子,爬上那段不是人开的山路没多久,就看见一个公路养护人员挥着小红旗出现在视野。好嘛,停车等待前方施工完毕才放行。德维线上车辆不是很多,我们停下后,后面没有一辆车跟上。突然我们都觉得公路和蓝天很美,就集体下车,手机、相机,跑的、跳的、席地而坐的,最重要的是那位专注背影三十年的。疯疯闹闹,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通行后,游子明显开得快了很多,估计他也饿了。

    又行驶了1个小时多一点,我们就到达了叶枝乡,在一个看上去以为是中国石化实为中园石化的加油站旁的一家餐馆,狼吞虎咽了一顿。饭后,游子还专门冲洗了一下车子,他说怕外面的灰弄脏师父的僧装。随喜他的心细。吃饱了就有劲儿了,我和师父就又开始眼观六路的看景致。数不尽的惊喜撞入眼中,大自然,我实在爱你至极。

这次一开上车就整整在蜿蜒的山路上奔走了3个多小时,而实际距离只有160公里。在晚上6点的时候,我们到了塔城县城。应我的要求,吃了一顿比较重口味的饭菜,其实就是我要吃辣椒多的菜罢了。饭后,我们驱车往回折返了几公里,天已漆黑之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小滇滇的家——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今晚就入住他们这里的林间别墅,也是政府接待、科考人员、国外动物保护资金会等来此下榻之处。这些别墅都是独立的,一共7栋,每栋内分为单独两套标间并各自配有卫生间,由一客厅将其分开,布局合理,环境幽寂,是我喜欢的风格。今晚大家都在一幢房子里,我们又拿出了古树红茶,边泡,边喝,边聊天。

    可能是因为一天连续驾驶将近300公里的山路,游子显的很疲惫,但听着师父讲述各种佛法知识,他又不舍得去睡,就这样在法和茶的交替炙热中,时针指向了灰姑娘时间。我大声说了句:“睡觉”以后,总算偃旗息鼓,俩人回房安睡了。不过,据我的耳朵回报的是俩人大概又聊了1小时。

以下是我们入住的深林别墅: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去梅里,身心俩相欢——探秘“香格里拉小环线”(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