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云游子
前
言
我一直崇尚旅行应该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诚如读书般,你打开篇章细读而后知晓详情,旅行也如此。读书需细读、深读,旅行何尝不是需要深入地去体验?
这是一篇迟到的游记,探秘雨崩至今游记文字的出稿已经相隔45天, 实在不该,以致忘记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故事!
一
遇见雨崩
出发前,一个朋友发了张他刚刚从雨崩带回来的照片,图片里印满岁月痕迹的塔型石头上刻着:上有天堂,下有雨崩。兴许,在这石头上刻字的主人,是把雨崩幻化成天堂了吧?兴许,也就是驴友们常说的“不去天堂,就去雨崩”吧?这短短8个字,道尽了雨崩的美,感谢那位朋友篆刻了以上8个字,让我更加坚定了探秘雨崩的决心。
把越野车丢在飞来寺(由于根据行程计划,我们要从尼农走出雨崩,所以我们的车不能开到西当去),找了当地一个藏民面包车司机,150元,拉我们到西当。山里何止十八弯?我们从飞来寺使用了1个小时20分钟抵达西当。整理背包,发现水壶忘记带了,大清早在飞来寺灌好的特级滇红茶水,竟然忘记在飞来寺了——那种未出师即受挫的感觉油然而生......
2013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看了下海拔表,在西当海拔2710米的地方开始迈开探秘雨崩的第一步。虽然,我曾经从海拔1750的地方徒步10个小时抵达海拔3660米的牛背山顶,但是面对地处梅里雪山深处陌生的、充满传说的雨崩,心底还是有点打鼓。
时值秋末冬初,我们沿着马帮走的小道往第一个目的地,海拔3700米的南宗垭口进发。因为抵达这个垭口意味着艰难的路程已经结束,可以轻松进入雨崩上村了。之所以说是马帮小道,是因为外界进出雨崩的物资,完全是靠滇马、骡子驮运。所以在这里,你完全可以亲身体验到传说中的“茶马古道”的样子。这一路上,我们就不断的遇见使用马、骡子驮运物资的马帮。一溜的马队,慢慢的行走在陡峭的山涧小道上,那叮叮当当的马铃声悠扬清脆,由远及近,再轻轻远去,仿佛是那穿越千年时空从你的面前拂过的彩绸,然后慢慢消失在这宁静的森林里面。看着马帮,听着马铃,那种敬佩之心肃然充满全身然后转化为无限的动力——想啥呢?赶紧走。我催着后面的伙伴们。
10:42分,我们抵达海拔3020米的一个叫轻松的休息站;12:08分,我们抵达海拔3405米一个无名休息站点;13:00整,我们抵达海拔3700米的南宗垭口。这一路上遇到从雨崩出来的正在下山的其他徒步者,大家都面带微笑的给我们打气说:加油,马上到了!——这就是旅途中的真情表露,不论你在你的现实生活中如何,但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在你刚刚经历完一场艰辛而美好难忘的旅途之后,你所表露的即是真真切切的情感。一次特殊的旅行果真是可以让一个人得以瞬间的回归(的确只能使用“瞬间”这词),纯真的回归!
从垭口到雨崩上村,是下坡的路。我们是奔跑这下坡的,没错,你没有看错,我们是“奔跑”着往下冲的。这是为啥?我发觉下陡坡的时候,我们往往因为担心摔倒而刻意的让自己“刹车”,结果人的重心力大部分都压在了大腿上,那个算酸疼啊,不能自拔。所以下坡的时候我习惯的让重心力随着惯性往下冲,这样就可以小奔跑的下山,腿还不累。不过以这样方式下山的时候,一定要目测坡底前方是不是有悬崖,如果是悬崖的话不支持这样的下坡方式,危险指数大大滴。
下午14:04,我们抵达下雨崩村我们预定的客栈。站在客栈边的坡坡上,瞭望着淡淡云雾中的上、下雨崩村,我的内心在说:雨崩,果然迷人。算了下时间,我们大概使用了4小时34分,走完了从西当到雨崩的约18公里的路程。要说对这一段路的感慨,我只能说:这个季节,我们犹如在童话世界里面行程。梦幻的秋,给整个森林换上了童话的颜色,令人惊叹。
二
关于冰湖
清晨,站在上雨崩村往下雨崩村方向俯瞰。下雨崩村位于三面三峰环抱的一块三角形的相对平坦的坝子上(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在众山包围中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清晨的云雾漂浮在她的上空,很低很低,远处梅里雪山的神女峰(又名缅茨姆峰,藏传佛教里面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在晨曦的照射下,在云海里面若隐若现的。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飘来阵阵清脆的铃声,那是马儿以及骡子脖子上的铃铛的响声。此时此刻,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要我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冰湖。冰湖位于上雨崩村西北方向。早上8:30,我们几个准时出发,根据村民指点的方向,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发。在雨崩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可能看不到流水,但是始终都听到流水的声音。当我们走了大概20分钟,开始钻入茂密的原始森林的时候,流水声更响亮了,据说,那是从冰湖流下来的水。雨崩村的人们大部分都是饮用这个冰湖之水。
今天的山路明显比昨天难走,可能是因为深林茂密加上离雪山的雪线比较近,所以泥土里面涵水量多的原因,地上很泥泞。当我们抵达海拔3200米的山上的时候,满眼看到都是绿油油的景象:地上倒着的枯木,长满了青苔,而有些正在勃勃生机的需几个人合抱才能抱过去的大树,其地面往上约一米的地方,也长满了青苔。树上挂满了松萝,我们戏称这是树的胡子。其实这是一种藻和菌类共生的地衣体,它们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所以它是最好的环境检测器。今天看到的这些密密麻麻的松萝,足以说明这里的空气质量是多么的好(哦对了,这松萝也是滇金丝猴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刚好10:30正,我们抵达笑农大本营。此大本营,就是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卡瓦格博主峰的大本营。其实这次来雨崩之前,就看过两遍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纪录片。坐在大本营的棚子里面休息,遥望远处被云雾遮盖的雪山,想起纪录片里面讲述的那些种种,不由的感慨万分:人在这个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可是总是可以听到耳边有声音说“我要征服XXXX”。试问人类能征服大自然?征服的结果是人类自己把自己毁灭。看看现在华夏大地上越来越多的雾霾吧,怎么就没有看到有人类去征服下雾霾呢?忘记是在哪里听到的一句话:人,要怀着敬畏之心面对我们的大自然,尤其是在旅途中更如此。“敬畏之心”——我理解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与善待。
上午11:40,我们终于抵达海拔3800米的垭口,下面就是碧绿碧绿的冰湖——虽然头顶天空云朵很厚,而且还飘着毛毛的不知道是细雨还是雪山上留下的水被风吹散行程的”雨点“。从垭口往下走,为的是更加的接近冰湖,冰湖边已经有好些人在休息了。我顺着冰湖顺时针,边走边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不仅仅是入乡随俗的象征,也是我让我更加虔诚、敬畏的去面对这样一个神圣之景。
在佛教尚未传入藏区的时代,西藏本土苯教非常盛行,在苯教的宗教仪轨中,有转山、转湖的习俗,体现了高原人的自然崇拜和信仰。直到今天藏民还是用转山和转湖,平行也仰视的角度去表达对山灵和湖神的敬畏跟敬仰,他们不会轻易动山里面的一草一木,更不用说用攀登的方式去征服神山。这就是为什么当初中日联合登山队准备攀登卡瓦格博的时候,周围的藏民联合起来反抗的原因,因为,他们有圣洁的信仰。
美丽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至今尚未有人类登顶的处女峰,我想这得感谢当地藏民的贡献吧,是他们的信仰阻挡住了人类蓬勃的征服欲望。而今,站在冰湖面前,举头仰望厚厚云雾后面的高峰——即使真的无法看到他的面目此刻,我不由想起关于卡瓦格博的传说。
在古老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这样记载的:雄狮大王格萨尔从加地返回领地的途中来到了卡瓦格博山下,在他在万花似锦的草地上跑马时,被卡瓦格博山深迷惑到山中。格萨尔非常生气,正当他要把卡瓦格博扔到大海那边的时候,莲花生大士出现了。他告诉个格萨尔大王:”喂,世界制敌宝珠大王啊,这座卡瓦格博神山,是戒地胜乐吉祥宝轮圣地,是我莲花生的圣地,是多、康、岭众生饶匝朝拜的地方。为了众生的事业,你不要生气。“史诗中的”多、康、岭”三地,就是现在是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藏区。得到莲花生大士的启示,卡瓦格博皈依格萨尔。在藏地文化里,敬仰深山能减少罪过增加积德,保佑家人及所有生命平安。所以为什么我们在藏地能看到藏民一步一跪拜的绕着大山行走,即使这样的文化与信仰力量支撑着他们。
但是在西方世界中,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他们认为攀登更高的山峰,被认为是勇士的行为和象征。而我,此时此刻站在雪山脚下,冰湖边上,我更愿意世间人们接受敬畏神山圣湖的思想,不带有所谓的征服
之心去烦扰这些自然界的圣洁之地。
三
朝圣神瀑
说实话,如果我们在出发之前,没有跟雨崩村的阿荣老师(一个将近50岁的雨崩村民)一路的深聊,没有听他说关于雨崩、关于卡瓦格博、关于神瀑、关于神女峰的故事,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跟其他抵到神瀑面前的驴友一样,面略带失望之色。是的,是“失望”。
当我们同样是经过2个多小时的徒步,来到神瀑面前的时候,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那种气势澎拜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我坐在神瀑面前,仔细的观察着坐在周边的其他驴友,他们的脸上带着失望。然而我们,至少我是没有失望的,因为低到神瀑前,村民已经告诉我了关于神瀑布的传说,还有朝拜神瀑布的仪式。
阿荣老师说,要先站在神瀑前,双手合十,心里面念着“请神瀑派三千三百三十三位菩萨前来为我净身加持,黄色水灌顶,为我除去身体疾病;红色水灌顶,为我们更换新鲜血液;绿色水灌顶,赐予我灵丹妙药;白色水灌顶,我把我的惊魂托付给菩萨清洗;黑色水灌顶,请菩萨带走我内心的邪恶!”——以此默念,你的头顶讲呈现五彩彩虹。念完以后需要绕着神瀑顺时针走三圈,并且边走边念六字真言。
我真真切切的依照阿荣老师的话去做了,当我转神瀑的时候,冰冷的雪山水倾泻而下打在我的身上,刺骨寒冷,但是我相信这是圣水在灌顶,内心一点也不冷。有的,只是暖暖的敬意。
有点遗憾的是,阿荣老师说去神瀑前,先到神瀑旁边的神庙朝拜下,里面供奉的是莲花生大士,可是由于第一次走这路,没有能够确定庙的位置,所以没有事先去朝拜。当我们从神瀑下来的时候,在半山腰看见了阿荣老师说的神庙。就在下山的左手边岔道过去,庙,是在半山的石头上凿出来的一个石洞,就在这个洞里面,一个大约只有8平米的石洞里面供奉这莲花生大士,里面还有一位喇嘛活佛守护着。真的是佛法僧齐全,是一真正的守山神庙了。
四
不舍归途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雨崩,没有请当地向导,晚上以及阴天基本没有手机信号(据说这边的手机信号基塔是使用太用能的),凭着在飞来寺客栈买的一张手绘地图,进入雨崩,走近冰湖,朝拜神瀑。于是觉得,从尼农走出雨崩。从西当进入雨崩好歹还有一条一米宽清晰无比的山路,然后从尼农方向出来,从下雨崩村大约走了4公里,就再也没有路了,完全凭着感觉跟骡马的脚印行走。
在走出雨崩村的路上,我脑海里面不断的回忆这在雨崩村这4天的经历。很宁静,你所能听到的更多是流水、跟鸟儿、还有那牛跟骡马的声音;每天行走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深林里面,对于初次抵到这样的环境的人来说,身体是很疲惫的,然而我的内心却是很有力量,源于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有那么多的神灵守护着;体验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网络,极少有电视节目看,即使你带着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的,几乎没有,所以干脆就把手机关闭吧,过几天与外界没有联通的生活。
雨崩村,据说在这里已经隐匿了上千年。千年前,无人知晓,千年后,我们这些汉地的人们陆陆续续钻进去。我只祈求,我们的到来,别去打搅她原本的宁静;我只祈求,我们的到来,她的纯美依然。而这一切,需要我们这些外来人,带着一颗敬畏与虔诚之心,踏入雨崩村。她,需要所有知道她的人们的呵护。
--------------------------------------------------------------------------------部分图片就附在最后吧:
第一部分,西当到上雨崩的行程:
第二部分,上雨崩、冰湖以及神瀑图:
尼农峡谷:
-----------------------------------------------------------------------------------------------------------------
附录行程表以及手绘地图:
D1:香格里拉----尼西村参观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拍摄的黑陶制作点----奔子栏----东竹林寺(这是我非常推崇的一样寺庙,每次路过都要去)----白马雪山垭口----雾农顶---飞来寺(住飞来寺);
D2:飞来寺----西当村----南宗垭口-----上雨崩村(住上雨崩客栈);
D3:雨崩上村---大本营---冰湖----雨崩上村(住上雨崩藏民家);
D4:雨崩上村---雨崩下村---神瀑---雨崩下村(住下雨崩藏民客栈);
D5:雨崩下村---尼农---尼农澜沧江大桥---飞来寺----香格里拉(住香格里拉西遇庄园);
附录:手机GPS路线轨迹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