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温泉 泡文化——风之末端老昆明闲话系列
(2010-06-18 10:23:00)
标签:
泡温泉安宁温泉末端摩崖石刻老昆明旅游 |
分类: 地方人文 |
昆明旁边的安宁市,据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阿宁的牧牛人在这里发现了盐矿得名“阿宁”,后来叫成了安宁。而流经安宁的滇池的出水河道螳螂川,是因为一位叫唐郎的年轻人战胜水怪而得名,同样,“唐郎”到后来被叫成了“螳螂”。
当然,有史料证明,这些都是传说。但走进安宁螳螂川畔,其风景之美,让人感觉真是走进传说。特别是安宁温泉一清路旁长约200米的一片摩崖石刻群,更是人文胜境。
这里有从明代到民国的各种文人雅士、官员名流题写的书画作品约160幅,真草隶篆,小幅隽永秀丽,大幅气势磅礴。更兼此地集大自然绝壁、溶洞、地上突起的奇石为一体,一片奇观,浑然天成。
要说起这方奇景和摩崖石刻的来历,和明朝时的的一代名相,也是云南人唯一出任过封建社会最高官职的杨一清有关,杨一清是昆明安宁人,他曾大力推荐家乡的风景,并把这里命名为“石淙”,并自号“石淙”,通过杨一清优美的诗文描写,很多人才知道边疆云南还有这样的胜景。并开始有人在此题刻。最早为明代何孟春所题“听泉”。徐霞客游记中,对当时这里的石刻作了详细描写。
有一块宣统三年6月李根源题的石刻,相当于“到此一游”,但上面罗列此次来玩的人名是蔡锷、罗佩金、李烈钧、赵康时、刘存厚、方声涛、缪嘉寿。几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这伙人个个都是革命党领袖,你说他们真是来玩的?
1938年,抗战初期,大画家张大千的二哥,人称中国画虎第一人的张善孖来到安宁,在石壁上搭起脚手架,连日愤然作画,画出一只猛虎扑向日本富士山,气势如万钧雷霆,展示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侵略者的决心。画毕张善孖又在现场监督工匠刻石,命名为“虎啸生风”。
有一小幅刻石“一往情深”,大概是清朝的,作者也许是要表达自己对这方美景的眷恋吧。现在这块刻石的高度距地面大概也就一米高。常有对对情侣在此合影,千年石壁看着静静无语。
“天下第一汤”的安宁温泉含有各种可溶性矿物,饮用也甘芳可口,明杨慎就题过“不可不饮”。泡澡喝茶之后,移步摩崖石刻前再“泡”一次历史文化,身心两逸。对了。温泉路边有个路牌“杨角村”,其实是杨一清杨阁老的故里“杨阁村”。昆明话里“角”读成“阁”,哎呀,又读岔了。
风之末端老昆明闲话系列,李传志绘画。从2008年1月每周二在《云南信息报》刊登,欢迎大家指正!
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356455&PostID=2441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