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布拉塞龙placerias二叠纪恐龙恐龙博物馆杂谈 |
分类: 二叠纪 |
名称: 布拉塞龙
拉丁文名: Placerias
体长: 3公尺长
体重: 重1 吨
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 二迭纪晚期---三迭纪早期
生存地点: 美国
辨认要决: 两个獠牙交错及喙状嘴
种类: 近哺乳类的爬行动物
来历:
生长在三叠纪晚期巨大的四肢草食性动物。布拉塞龙聚集成很大的族群,居住在旷野中,嚼食矮小的蕨类植物。
骨架化石 skull
简 介
[A]在美国亚历桑那州石化森林的东南部,发现了另一堆骨骸遗迹。这次是四十具布拉塞龙的遗体。它们并不属於恐龙,而是一种「近哺乳类的爬行动物」,这种生命型态曾活跃于二迭纪晚期---三迭纪早期。这些庞大且笨重的素食动物和当时的恐龙看起来很不一样。它们有长长的獠牙和强壮的喙状嘴以方便牠们食用坚硬的三迭纪的植物。它们也有上下颚用以咀嚼食物,不过并不同于人类的咀嚼方式。(之后的一亿年中,恐龙并没有进化出咀嚼的能力。)从它们獠牙的磨损程度,也可以推测出另一种摄取食物的方式。这些牙有掘地的痕迹。某些蕨类在根部有储存水分,是它们掘地的充分理由。尤其是在旱季中,植物在地面上的部份已枯衰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更多:磨损的部份有很深的沟槽,还被抛光。唯一对这种磨损的解释,就是它们曾在两种土壤中挖掘:颗粒状土质与细质沈积土壤。为什么土壤质地会改变这麽大呢?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雨冲刷的程度。这对我们在三迭记时期有两种截然不同季节的描绘:雨季与旱季,是更进一步的立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