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2010-04-19 18:36:31)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周村中学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保姆型”和“警察型”的,在新时期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只有用人格与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转变角色、参与班级管理的自由天地,才能使学生从消极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本人参加工作10年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和学生德育的一线工作,现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谈一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对“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模式的运用,以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的奋斗目标指明班级的前进方向,早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也就给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之后的第一堂班会上就明确今后班级的奋斗目标:一是要把班级建设成有良好学习氛围的育人环境,学生在班级内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在班内创立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学生在班内有家的感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班级建设之初就有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就像有一面鲜艳的旗帜在引领学生成长,班级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由学生亲自制定班级规范。
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切人点就是从抓好班级规范开始。对于班规的制定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去执行,让学生去监督,让学生去管理。为了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结合学校和班级的特点制定班规。学生们制定班规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很惊讶,也会很兴奋,可能会不相信这么重大的事情能让他们办,由于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所以在兴奋过后也许会一脸的迷惑,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老师,我们倒是很愿意制定自己的班规,关键是怎么定呀?”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把制定班规的要求和思路告诉学生,并举一些实例提示学生。学生经过几天的思考,他们就会交上自己制定的班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制定班规,他们所制定的班规也一定是五花八门,班主任就要把学生们上交的材料进行汇总、修改,再与学生共同研究确定班级的班规。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学生制定班规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过程,使学生在制定班规、执行班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一支优秀的班委会团队,逐渐"淡化"班主任意识,"模糊"班主任角色。
班委采取轮岗制,而不是终身制。采取的方式是自荐及小组推荐后,发表竞选演说,民主评议,做到能者上,同学信服者上。班委的轮岗制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智慧。在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时我们要做到责任到人,明确其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做好模仿带头作用,在同学当中树立起威信。
逐渐“淡化”班主任意识,“模糊”班主任角色。设置每周班主任助理职位,大胆地让班干管理班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人,使他们自主地去学习,自律地管理自己。班主任对学生再也不必去压迫,去威吓,去命令,而是以民主的方式,多一些真诚,宽容,慈爱和关切。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压抑和压力,就不会再增添过多的烦恼和苦闷,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无疑是有益的,而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这种民主化、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解放自己,乐得“清闲”,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抓教学、搞研究、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如果能以班主任的“无为”,以班干和全体学生的有为,而达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无为而治,做事而能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学生也可以不必为老套,呆板的严格管理所束缚,想必他们也该轻松,快活,对老师感激不尽吧?
四、实行岗位责任制,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初中的学生单纯且热情,只要班主任引导得法,学生会非常乐于参加班级管理。教师不必指定某生任某岗位,只须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发现岗位。如:各学科课代表,课间纪律巡查员,个人仪表检查员,爱护公物岗,黑板报出刊组,卫生监察员、桌凳长等。可根据实际增减岗位,但岗位数量要一定,岗位的设定必须具体并实用,岗位的职责必须明确。学生可以自选岗位后竞争上岗。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要求学生做到:一旦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负责地完成这个岗位的职责。这样,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的管理工作和职责,大家都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自然而然地遵守了班级规章。
感情容易接近,思想容易沟通,管理有针对性又有人情味,很好地推进了班风建设,班级内真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班风。
五、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开展活动对班风、学风的检验是非常有效果的,开展活动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向心力。开展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有表彰、有小结。主题要鲜明、活动要有教育意义,学生参与性强,易开展;活动要体现自主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活动。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体育、劳动、生活、文明行为等方面结合生活的实际开展竞赛,参评项目每日检查公布,每月总评,颁发流动小红旗。通过创争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范。
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集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一)室内文化建设
1 、教室内:(1).前黑板正上方张贴班级口号(我班的口号是:非同一般,群星璀璨,勇于登攀);后黑板正上方张贴班训(我班的班训:敢想,敢做,敢成功!)。
(2).两侧墙壁张贴具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3).教室后黑板为板报,板报两侧可作为光荣榜和我的梦与目标。
2 、设置文化角
( 1 )、位于前门后的墙上设置布告栏。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班规班约,时间表,日课表,值日生表,班干部一览表等等。
( 2 )、在后门的墙上设置其他又特色的宣传栏,展示班级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班级的各种学习成果,增进学生对班级的了解。
(二)班级文化活动
定期召开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如:学习主题班会、安全主题班会、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等。这样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就“有事可做、有力可用”。这样他们更易接受自己定下的规章,并把班规转化为行动,让学生教育学生。
(三)室内综合环境
整个教室突出静雅、朴素、整洁。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
十年班主任工作的工作生活,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付出也有收获,当我在学生群中上激动地听到学生向自己的同学介绍这就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时,当我收到源源不断的卡片问候时,当我看到通过我的教育而改变其一生,学成归来的学生时,我所有的苦、累、悲都会被幸福融化,甚至我感到我这一生值得,做老师值得,做班主任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