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因为母亲节来临的缘故,还是人到中年方有感悟,在不经意间就想起这两句诗来。生近正午,真的是对岁月有所察觉的:光阴任流转,花开又花落,人生如白驹过隙,倏忽间就过了人生的春天。
回想走来的日子,母亲相伴自己走过的时光远远超过自己相伴母亲的岁月。
小时候,是在母亲膝上爬来爬去,在呵护与严厉的管束中成长。家里有一条规定:穷养儿子富养女。所以,男孩子就得历经磨砺,承担家里繁重的活计。不可有任何怨言,不许有任何反对。坚强,是男孩必备的素质;执著,是你自己的选择;担当,是你应该有的品质。没有谁为你准备好所有的一切,一切都需要靠你自己。
最大的敌人就是饥饿。
战胜饥饿的最好办法就是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有资格吃饱。母亲从来不把做好的饭菜放在不劳动的人面前,不管是谁。想要吃饱,就必须寻到该做的事情。于是,我就把打扫庭院和抱柴承揽下来。只有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柴禾抱满一柴堆,赶进鸡鸭猪狗,这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你可以甘甜地吃上香香的饭菜。否则,只有站在一边,残羹冷炙糊弄一口了。
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你就得其田地里去找寻田鼠的洞穴,从那里挖掘出来清清爽爽的粮食,经过淘洗干净,就可以吃了。那时候,没有什么这个那个瘟疫什么的,很健康。从那时候我知道了一个秘密:如果田鼠的洞穴口土堆朝向哪一个方向,说明这年此风向雨水将会多;相反,就会少。
最难过的日子是冬天。
一到秋季,就开始浆洗被里被面。家乡人有智慧,为了让棉被更经久耐用,常常在这个季节,用马铃薯粉熬成糊状,将被褥里面放进去浆洗。然后晾晒干,摺叠整齐,放在砧板上,用两把棒槌挨排槌打。直到粉面子糊都均匀地浸入棉布缝里,再展开,一人扯一头用力抻平。
就是这样拆洗过的棉布再缝好被褥,结实耐用。可是,一到初冬之时盖起来,冷冰冰僵硬硬的,冷似铁硬如冰。躺在被窝里欲睡难捱,还不敢动弹。生硬硬地用体温暖和,别无他法。炉子里的火着起来屋子就暖,一熄灭立刻就冷下来。常常缺柴,于是,就得去捡柴禾,拾树枝,劈树墩子。没有谁家是充足的,没有谁家会笑话谁,只有你是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乡村,日子大抵是相似的。生产队里分的玉米秆子是极其有限的。母亲做饭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多烧一口柴火,节省到不能再节省的程度了。并且告诫我们,即使是有了更多的东西,也要当没有去过日子。节俭,那个时代的美德。
最幸福的是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男孩子到了十几岁就不能吃白饭了,得学会自谋生路。那时候母亲坚决支持我们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但,你必须得学会想上学的本事。每年夏天,父亲给我们焊了挖掘防风和地丁等药材的刀,并带着我们到野外去采药材。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你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山去,日出进山日落回来,满满的一袋子药材,晒干了得有几斤。一夏天的劳作,可以供自己和姐弟妹妹的上学用的了。
冬天里给生产队里积肥,一万多斤可以挣十几块钱,一冬天能挣五六十块钱。完全可以攒下以填补家用了。这种情形下,母亲会载春节来临的时候,根据你一年来的表现,奖赏你一件新衣裳,新鞋新袜子。或是春节里一两块的压岁钱。可不要小瞧这点钱,它可以15个面包,20个冰棍,25个本子,或100块橡皮呢……
童年记忆不多,少年记忆犹新,青年时期开始拼搏奋斗,到了中年才知道:母亲给予的财富无穷无尽,她是你生命里最亮的灯盏,永远照亮你前行的航程。
让你在困难与坎坷时,看到光明。
让你在顺境与满足时,看到曾经。
让你在犹豫与徘徊时,看到坚定。
让你在摸索与探究中,看到永恒…… http://s16/mw690/519ecc0egdc47f9143b2f&690
http://s14/bmiddle/4d08c46fg77ecf8f1899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