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是酸酸的甜蜜?

(2012-12-12 13:50:35)
标签:

媳妇

家底

池塘

题记

没人

分类: 尘缘往事,沧桑岁月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青春不需要本钱,因为你的年龄就是最大的财富。

——题记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http://s3/bmiddle/519ecc0egd0695cbac454&690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的确,那个肆无忌惮的年龄,令人炫目,令人痴迷。只要你想尽情地玩耍,就没有混不出来的怪模怪样;只要你想摆谱,就没有什么正经事儿可以弹出好调的。

   三儿进城那会儿,僻野荒村摸爬滚打的一身土气儿,还没有掸掉身上的灰尘,就一下子钻进了大都市。就像一个不识水性的人,一看见大海却激动地忍不住往里扎;也像一个多年没沾油星儿的馋鬼,一看见鸡翅就不要命了;更像一个几十年没碰过女人的光棍儿,偶见野外池塘里有女人洗澡,细皮嫩肉的,就情不自禁地直挺挺的像个叫驴一般。他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城市,就是让你撒欢地坏,撒欢地活。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第一桶金是帮人家打群架挣来的。他的代价是脸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刀疤。就这笔不义之财,让三儿找到了马粪蛋儿发烧也有半斤八两的感觉。用他的话说:我这是脑袋别在裤腰上挣来的,谁不服试试!于是,三儿就成了半生不熟的城市人,而他却俨然以主人自居,常常和人家说:看,我们城里人怎怎样。啊呸,就这幅德行这也算是城市人?娘见一次骂一次,骂一次他跑一次,跑一次打一次,打一次伤一次。

   最后,他琢磨着还是干点事儿了,便开了一家世纪女郎歌舞厅。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刚刚踏进城市门槛不到一年,三儿就算离开了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家乡了,若回去一趟,就倍儿像是衣锦还乡。这身上穿着别别扭扭的西装上衣,喇叭筒裤子,一双曾明瓦亮的皮鞋——一般都是人造革的,梳着油光可鉴的背儿头;四下里煞有介事地看看,然后,就把一块砖头大小的大哥大高举在手里,学着广东人的腔调,说着就连他都似懂非懂的闽南话。一路大步流星,或是迈着方步,风风光光地进村了。

   身边少不了带上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只见袅袅婷婷一女子,在巷道中走将进来,非亲非故,模样周正,美其名曰“秘书”的时髦女郎,一窜一跳地走来。女子也是从不知道的远方屯子来的,一转身就成了城市姑娘。你也摸不透她到底吃了几碗高粱米饭,家底有多厚,是姑娘还是媳妇,是经商还是伤精,就是一个招摇过市的范儿。爹声爹气,矫揉造作,一个劲儿的卖萌。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就这样的一出儿,那就可以让破烂不堪一嗓子喊遍全村的家乡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屯到北屯,上上下下沸腾好些日子。隋文才就无不羡慕地说道:村子发生了大事儿,人家那个谁家的那小谁,小时候鼻涕拉下的,如今儿发达了;人家那个谁家那个小谁,一进城就大把大把的票子往回邮,那姑娘可没白养啊。

   你再看看你,论模样也很周正,论牌模也很俊俏,怎么就挣不来钱呢。

   有模有样的姑娘,没的书可念的,便自谋生路去了。而后在打拼的地方,转身一笑,便一片天地。还有,像侯仔儿那样的,见天夹个小皮包,整日的走单位钻功效,招招摇摇地溜溜达达。一问:是后勤人员。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样的行业在二三流的城市,尤其是在不见经传的小镇上,那可是满树开花,半夜落星星红火的行业。用娘的话骂道:不干净的窑子房妓女院的地方,挣着昧心钱,挨千杀的三儿,早晚有报应。可是,三儿不管不顾,竟然开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大有舞厅门一开舞曲一响,男人纷至沓来黄金万两之势。旁边兴盛起的各行各业,都是外地小老板经营的:打铁的,焊接的;配镜子的,捣腾皮革的;开饭店的,开狗肉馆的;卖茶蛋的,制造大力丸的;收山货的,卖耗子药的;卖虎骨的,倒卖古玩的。就连医院药店,都门庭若市。有的店铺门面小,就摆在当街上,没人在意。有的干脆就没有店铺,打一枪换个地方,东街西街地跑。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最惹眼的是当街三家木匠铺。臧木匠、李大沙发和任大桌子。他们把偌大的红漆棺材摆在大街上来卖。这条街,夜里没人敢走,总是有异样的动静。后来有人写了一文告到了电台,“同巷街里一大怪,棺材摆在街市卖。”总算好了,夜里也不闹鬼了。

(待续)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801/18204743769.gif

       *野村无痕*——荒城(二)

           回忆,是酸酸的甜蜜?

我的更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