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竹简穷达以时篇释译兼简论孔庄思想关系
(2009-12-09 13:42:32)
标签:
造父职分竹简令尹庄子朝歌穷达以时 |
分类: 文艺的文化的文学 |
有天有人,天人有分①。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
①
有其人,亡①其世②,雖賢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難之有哉。
①
②
舜于歷山①,陶埏②於河,立而為天子,遇堯也。
①《史记·武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②埏:shan制陶器的模子。(释文从竹从白,读作“拍”。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认为此字为“(上竹下旦)”之讹)
邵繇①衣枲蓋②,冒絰蒙巾③,釋板築而佐天子,遇武丁也。
①“邵”为“咎”之误,咎繇即皋陶,为舜之大臣,掌管刑狱,此处疑为傅说之误。《韩诗外传》卷七:“傅说负土而版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孟子·告子下》亦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衣读去声,枲蓋即枲麻制作的粗劣短衣。
③冒,即帽。絰蒙巾,粗糙褴褛的蒙头巾。
呂望①為臧棘津②,戰監門來地③,行年七十而屠牛於朝歌④,舉而為天子師,遇文王也。
①
②
③
管夷吾①拘繇②束縛,釋械柙而為諸侯相,遇齊桓也。
①管夷吾,(前723一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因以敬仲称之。《说苑·杂言》:“管夷吾束缚胶目。居槛车中,自车中起为仲父,则其遇齐桓公也。
②繇,即囚。
百里馈五羊①,為伯牧牛,釋板築②而為朝卿,遇秦穆。
①
②
孫叔三斥恒思少司馬①,出而為令尹,遇楚莊也。初韜晦②,後揚名,非其德加③。
① 孙叔敖,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斥,斥退,引为舍去。此事古书中无记载。
② 韬晦:指深藏不露。
③ 其,指孙叔敖。初韬晦言其三斥恒思少司馬,後揚名言其出而為令尹。加,超过。
子胥①前多功,後戮死,非其智衰②也。
①
②
驥厄張山①,騏塞于邵來②,非無體狀也,窮四海,致千里,遇造父③也。
①
②
③
遇不遇①,天也。
①遇:有所遇合。
動①非為達也,故窮而无〔怨。隱非〕①為名也,故莫之知而不吝③。
①
②
③
〔芝蘭①生於深谷〕,〔非以無人〕嗅而不芳。
①蕙芷的简称,指蕙兰和白芷,皆芳草。
無茖堇①,逾②寶山,石不為〔開,非以其〕善負③己也。
①
②
③
窮達以①時,德行一也。譽毀在旁,聽之弋母,緇白不厘②。
①
②
窮達以時。幽明不再①,故君子敦于反己②。、
①“幽明”指昼夜交替。不再,即不更。
②反己,儒家常言。《礼记·中庸》:“反求诸其身。”
译:
世上有天也有人,天和人各有各的职分。察明了天和人各自的职分,才能知道,就能知道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应该做些什么。有有才能的人,却没有遇上适合他的时机,即使再怎么贤能也无法有所作为。如果遇上了适当的时代,想要闻达于天下又有什么困难呢?
舜当年在历山耕种,在河边制陶,结果却被立为天子,是因为他遇到了尧。傅说衣衫褴褛,却能够放下筑城墙的器具来辅佐天子,是因为他遇上了商王武丁。吕望在棘津为奴为婢,在来地做个小小的门隶,已经七十岁了还在朝歌杀牛,却能被天子尊为老师,是因为他遇上了周文王。管仲被拘捕捆绑,成为阶下之囚,却能够被揭开手脚上的刑具成为诸侯的宰相,是因为他遇上了齐桓公。百里奚以五张羊皮自卖,为楚王放牛,却能够放下牛鞭而成为朝中的公卿,是因为他遇上了秦穆公。孙叔敖多次拒绝了恒思少司马的职位,最终却出山作了令尹,是因为他遇上了楚庄王。开始的时候深藏不露,到后来才名扬天下,并不是因为孙叔敖后来的德行超过了之前。伍子胥前半生功绩显著,后来却被杀死,也不是因为他的智慧有所衰退。像骐骥这样的好马,被困在大山之中而处于深林之间时,并不是没有其应该有的体貌特征,得以驰骋四海,日行千里,是因为遇到了造父罢了。能不能有所遇合,这是由天来决定的。
有所作为并不是为了追求闻达于天下,所以到了困窘的时候就不会有所怨怼。隐逸不是为了博得名声,所以不被人知道也不会以此为耻。蕙芷这些芳草,生长在幽绝深邃的山谷中,却不会因为没有人来嗅就不芬芳。没有茖堇草,拥有比宝山还多的宝物,山石也不会为他开放,不会因为它好就改变自己的原则。
困窘和显达都由天时决定,而人的德行应该保持始终如一。称誉和毁谤都在耳边,任而言诋毁,(自己清白的人)却不会被这些污点所埋没。
困窘和显达都有天时决定,日夜的交替不会更改。因此,君子只能反过来严格地要求自己。
《穷达以时》与庄子、天人思想比较
答:此篇集中阐述了早期儒家的天人思想。文章开头说“有天有人,天人有份。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认为天和人是有区别的,虽然天人不同,却不主张逆天而行,而是认为天和人各有其分。天的决定,人是无力改变的。譬如一个人想要显达,光有其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有其世,还要有其遇。“世”和“遇”都是有天决定的。但是在天的决定下,人也有自己应该做的事,即“无怨”“不吝”“德行一也”。强调面对天命时要“敦于反己”。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人定胜天”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人之学可谓庄学之精要。庄子对“天”的界定与《穷达以时》中有所不同,穷达以时之“天”可谓命运之天,而庄子之天则多是“无为为之之谓天”,即自然之天。在天人关系上,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庄子的天人合一是“人与天一也”,即天和人在本源上就是合一的。
如果说穷达以时是“以人合天”,庄子就是“以天合天”。以自然区契合自然,无知无欲无为无心无故,总之要去掉认为的造作,到达了这种状态,就能与天“合”。这与穷达以时“君子敦于反己。”的主动修养是不同的。
《穷达以时》的天人观基本上可以代表早期儒家思想。由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必然是相左的,但也有相连的地方。二者的不同很容易看出,相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