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总结(明清)1
(2009-07-12 21:18:02)
标签:
公安派台阁体唐宋派袁宏道中国校园 |
分类: 文艺的文化的文学 |
中国文学史(明清近代)学习总结
一、诗歌部分
“吴中四杰”: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ì)。四人均为吴人,故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
高启(1336-1374)成就最高。(1)诗作多表现当时战乱生活。《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白骨横马前”、“前行尽空村”。(2)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青丘子歌》将自己塑造成降谪人世的“仙卿”,放达孤傲,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3)登览怀古之作较有特点。《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其代表作。“才气横溢、笔力豪健而不锋芒毕露,词句俊逸清秀而不事藻饰,具有俊秀自然之美。《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清明呈馆中诸公》《姑苏杂咏》《娄江吟稿》
明初诗人袁凯,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
宋濂刘基(散文)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王冕传》《秦士录》1“以道为文”的主张,2、“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2简朴清雅。《四库书目提要》:濂文雍容浑穆,如天闲良骥,鱼鱼雅雅,自中节度。
刘基,字伯温:《卖柑者言》《郁离子》是刘基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着的一部寓言散文集(含义深刻,饶有深意)。2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如《卖柑者言》,讥讽了元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3这些寓言散文吸取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
台阁体P70
词气安闲,雍容典雅
1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2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3台阁体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4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5台阁体流行的原因:(1)处境优裕;(2)国力强盛;(3)限制思想自由。)
茶陵(诗)派P71
1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2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3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4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前七子:李何边徐康王王
1前七子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体体。2反对台阁习气与理学风气,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3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以为“真诗乃在民间”,反映了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4强调模拟,食古不化。5重视时政题材,表现民间生活。
后七子:李王谢徐梁吴宗:
1明代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王世贞影响最大。2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重视“篇法”、“句法”,对当时的唐宋派文人“惮于修辞,理胜相掩”(李攀龙《送王元美序》)的现象提出了批评。3后七子创作难脱蹈袭的窠臼。
前后七子的得失与影响
1重视文学的独立地位。2强调对文学本质的理解。3弊端是模拟、蹈袭。4影响深远:沈德潜的格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
吴中四才子(反对宋代理学,要求人性解放)
祝允明、徐祯卿、唐寅、祝枝山
唐宋派
1明代嘉靖年间,文坛出现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卓然自成一家)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提倡唐宋文风。2唐宋派推崇韩愈、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王慎中、唐顺之对曾巩推崇备至。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3主张文以明道,道是指儒家道德原则。4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如唐顺之的《叙广右战功》。5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富有感情色彩,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 温陵居士“童心说”(叛逆色彩,反抗精神)
明代李贽提出的文学观念。他在《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创作要要保持“童心”,割断与道学的联系。3对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直接的影响。
文艺观:反对贵古轻今;强调文学要真实,反对虚假;文学作品是作家激情之作,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作品:《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公安派
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文学观:公安派提出 “性灵说”。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摆脱儒家道理的束缚,保持人性的活泼、纯真。这一说法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
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的流露于表现。(“任情而发,尚能通宇人之喜怒哀乐嗜好和情欲。”为“可喜”的“真声”。)。
意味着独特的个性表现,表现出人的独特创造。
创作特色(如袁宏道《戏题斋壁》诗、《感怀诗》即为代表。):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含有生活的哲理和情趣;风格明朗流丽,活泼清新;语言庄谐杂作,饶有风趣。
缺陷:矫枉过正,写作率意而为,难免流于浅俗。
除诗歌之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也较高,是晚明小品的代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