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沙盘前的五次会议记录(第五次)
(2009-08-03 00:44:12)
标签:
七里飘香组杂谈 |
时间:2009年7月30日19:30
地点:授信部大会议室
出席人:李争争 邱月 周元祖 王红勤 胡睿
主持人:李争争
记录人:胡睿
主要议题:沙盘模拟比赛经营计划确定
李:我们暂时不要被广告费纠缠,大家其实心里都没数,别的组有人可能就无所谓,随便玩一把的心态,我们还是认认真真地来做比较好。
王:我也觉得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完全投入,从中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对吧?
众:是的。
李:根据这个市场预测,你们各个年度选择哪些市场,哪个产品?
邱:我用销售额排序,毛利排序,从中找交集,综合看,我列出了广告市场的进入可能性(见下表)。P1反正不需要投入市场拓展费,各年度各个市场的情况比较稳定,可以普遍投入,P3在本地市场竞争激烈,P2可以进入本地和国内市场,P4看后期的现金流,如果P1、P2和P3都应接不暇,就不要再投资P4了。国际市场各个产品的份额都不大,虽然有的产品投资在国际市场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前期成本太高,我觉得是否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再考虑。(表略)
邱:根据比赛的规则目标,我算的,不考虑设备维护费、租金/广告费等,其他刚性支出包括:拓展费,第一年总共要投入6,拿到除了国际以外的4个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毛利的综合效益,P1以区域、本地市场主打,第一、第二年都以P1为主,第三年开始,P2和P3为主打。原料方面,现有4,机器产能第一年为5,再买一个原料,花费1,加工费5。利息支出第一年是2。
周:还有,你没加买柔性线的支出。不买柔性线无法扩产能的。
王:问题就在这里,现有4条:3条手工,1条半自动,转产后可以生产P2,全自动成本较高,可以盯住某个产品的生产来买,否则转产成本太高。第二、三年开始,订单肯定比较多,我们产能必须扩大,手工线可以不卖,卖不了多少钱,可以继续生产P1,那么到底要不要再买柔性线?
周:柔性线要买的。
邱:对,一定要更新设备,这也是比赛规则,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觉得可以主要考虑买半自动或者全自动。如果买半自动,第一年生产完P1后,第二年开始可以用于生产P2,P2是半年的生产周期,比较短,市场也有一定的容量……
李:哪一年产品最丰富?
邱:第三年。第二年1Q买半自动,第三年就可以用于生产P2,避免第一年买入,又不能借长期借款,导致短借长用。第一年4Q借长期借款,这样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现金流,用于生产、更新设备。
周:柔性线必要。如果你不买,后面越来越紧,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的。第一年就要买。
邱:第二年3Q才能P2完成研发,开始生产,那么早买柔性线浪费。要选择合适的时期买,如果第二年2Q买柔性线,当年安装未完成,不必提折旧,节省的利润可以增加权益,以便尽可能多地借款,以便今后资金需要。
王: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广告效应的集中效应,我们觉得P2可以从第一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第二年可以P1,P2主要在本地投入,之后P2在国内市场,P3在国内、亚洲市场。基本跟邱月的那个统计表一致。
李:嗯。要研发P2、P3,买柔性线,第一年要拿到合适的订单获得足够的销售收入。关于第一年定单,你们根据市场情况的预测如何?
王:第一年肯定有订单,总共21个左右。
周:按照规则说梯度较大,可能的组合就是85421,最大8,最小1。
李:就按这个分别预测一下好中差的市场情况。(表略)好,根据这个分析,就要看对手的策略了。如果他们更多投入广告,可能我们投入10,也不一定,万一恰好别人11呢,是吧。有了这个分析,总体上我们的思路就清晰了,我们最希望错在具体的策略、战略上,不要错在低级的财务计算上,要适当砸广告,最适合我们的订单就是最好的,第三年产品最丰富,要着重投入生产,以获取最大利润,因为我们的考核指标最关键的权益就与利润密切相关。这样倒过来推,可以知道具体投入柔性线的时间点。
至于广告费支出,我们要猜其他人可能的投入费用。据我了解,孙光宇他们那组的策略是,让别的厂库存撑死,最后他们来收购。各组对广告费都计算过,但都觉得不是很清楚,比如投入广告费有无低价,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也有低价的啊。这个规则不清楚,所以很大程度上是赌,大家都在赌,有的人可能就会豁出去,拼一下广告费,反正第二年开始广告费越高,拿到好订单的机会就越大。有的人可能是游戏的态度,但我们仍然要把它当作真正的企业来经营,否则教学的意义就没有了。
根据之前的分析,我们估计第一年可能会比较盲目,第二年开始大家都会有所调整,这毕竟不是外人,都是我们了解的授信处的同事,他们的策略选择,做事的风格可能都是趋同的,他们比较谨慎选择广告费的可能性比较大。除了个别人可能会稍微猛一点。
邱:比如说徐莉。
李:呵呵,我猜也是。徐莉会努力把事情想得妥贴,但要看她这个CEO是不是完全由她决策,要是她听吴鲲的,那恐怕是比较谨慎的,不会太激进,不会拿最高,要是吴鲲彻底放手让她来做主,给她锻炼CEO的决策权,她说不定会来个狠一点的。至于其它组:小霍,人比较稳;小姚,手比较紧,她们两组不会投多的;孙老师这组嘛,怕他会冒出个怪招也未可知。我们第一年广告对手,重点是光宇和吴鲲。
不管怎么说,我的体会是第一,缺少明码标价的广告费,其他的相关规则也不是很清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后果就是恶性竞争。另外资金分配很关键,我们预测下来,各个年度都要分配好资金,一环用的过多,下一环就会死。就像我们授信一样,切分盘子很关键,比如只有15%做城建授信,只有这么多资源,你就得竞标,订好大的调子,市场变化后,我们可以随之调整,只要我们有规划、有宗旨,就可以更具有主动性,获取最好的客户源,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的。
众:是的。
李:根据市场预测和广告投入的效应,基本战略的主线出来了,就是第一年:P1,本地市场;其中各个季度的大事包括第一季度开始投资ISO,除了国际市场以为的各个市场的拓展费,这两项是日后必须的;第三季度开始研发P2和P3,放弃研发P4,第四季度借长期贷款,最大化融资额度、最小化财务费用。买柔性线,但不要一上来就买,因为要考虑到投入使用期,翻牌之日,正好是扩产之时,这样是最好的!这样可以跨年度,不再第一年提折旧,多浪费啊。
第二年,依然以P1为主,第二季度买柔性线,这样到第三年一季度与P2同步投入生产;第三年P2主攻本地和国内市场,P3主攻亚洲市场和国内市场。哈哈,再往后….还有第四年啊,我这个CEO已经看不到那么远了,你们还能看到第四年啊?我们暂时就不要预测,到时按此思路,根据实际操作情况随时调整,怎么样?
众:好的。
李:好!最后再理一遍。
分工是这样的:元祖,你负责把各年产能和R1R2R3的配比算清楚,开订货会前,你告诉我们当年的产能;邱月和王红勤,财务与市场互补,财务上千万不能错,邱月算得快,王红勤算得细,就作为前后手共同复核,必要时王红勤还负责对外横向联络。你打听一下,要是姚俊蓉那个厂倒闭了,我们帮邱月报个仇,把杨小林买回来,哈哈。
生产是这样的:更新换代设备,听元祖的,要买就买最好的柔性线!但是元组,我们不要一上来就靠卖厂房来买柔性线,那样有点不象个办实体工厂的,传出去不好听。在我的理解里,当企业快不行了,迫不得已好象才卖厂房。好吧?
产品是这样的:第一年只有P1,以后逐年由P1向P2、P3扩大。同时,放弃P4和国际市场,有保有压。
市场是这样的:第一年本地市场,以后根据我们测算的“量价比”,投向特定市场,如果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就按这个做下去,不要动摇,也不要受会场影响,最多做些调整而已,要记住我们是有战略的。胡睿,你负责把我们商量的策略记录下来,以“时间节点”为主轴,编好“每年的大事记”,在每年的每个季度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事;另外,在明天沙盘的六年中,你要记录下我们的得失,特别是我们在哪里失误的。
众:好的。
会议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