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努力,像中国女排一样去拼尽全力

(2016-08-23 09:05:35)
标签:

体育

文化

分类: 生活琐记

     821上午,万人空巷,举国沸腾。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第一次这么步调一致,通过电视、手机直播等,观看中国女排夺冠之战。

   


http://s5/mw690/001uESBfzy74gFJrOE454&690

据央视收视统计报告,这场全民盛宴在中央1套、5套合计收视率达到令人乍舌的70%,超出2016央视春晚收视率一倍有余。

 

人们不禁要问,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1

    郎平教练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虽耗尽力气,却相信必将征服一路坎坷。当你克服质疑,也从不怀疑,终将赢回人生。人生不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

                              2

    夺冠后,郎指导再次发微博诠释女排精神:今天,姑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让我们再次荣耀地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感谢奋斗拼搏的日子,感谢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

                            3

    白岩松评女排精神:女排诠释了什么是洪荒之力。

    白岩松:到底什么是洪荒之力?有各种专家解释。我觉得没有一个解释比得上中国女排击败巴西的这场比赛,更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洪荒之力。

    巴西的实力非常强,进攻能力十足,第一局就是这样把中国女排打蒙的。但是从第二局开始,中国女排突然呈现出老女排的精神“打不死”。只有你打不死我,我才能让你看我不打死你。

为什么全民推崇女排精神?

1、         女排精神契合了时代需要

    女排精神那种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契合了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中华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因为那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往直前,不抛弃,不放弃,鼓舞着人们的士气和热情。

2、         女排精神诠释了团队协作精神

    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一直被传承和发扬。自1981年以来,女排成绩有高峰,有低谷,但就是靠这种团队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一次次绝处逢生。

    它诠释了一个好的团队,除了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团队精神以及传帮带精神,有了这种灵魂,赢,是迟早的。

3、         女排精神诠释了人生历程

    人生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阶段,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还是无能为力。第三阶段,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功而返,但还是竭尽全力去争取,最终可能迎来翻盘的机会。

    人生最大的喜悦,不是那些毫无悬念的成功。拿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讲,就像乒乓球项目获得金牌,虽高兴,但得之淡然。

    人生最大的冲击,是那些平凡甚至平庸的人,不屈服于自己的普通,虽被嘲笑、被讽刺、被抛弃,仍在一次次的绝望中倔强地努力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战胜了那些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才能让人为之热血沸腾。这就是女排精神,明知道不容易赢,但还是拼尽全力,最后战胜对手,让全国人民为之疯狂。

4、女排精神是给所有奋斗在路上的人们的战歌。

    女排精神让你知道,什么是爱拼才会赢,什么是绝处逢生,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什么是拼尽全力,什么是团队精神?所有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胜利,背后都是“鬼才知道经历了什么”。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催人奋进,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

     女排精神,没有终点。女排精神一直在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精神;有一种努力,像中国女排一样去拼尽全力。对你、对我、对他,都是一生无尽的财富。这,也许就是女排精神存在的全部意义。

 


作者介绍:杨柳轩轩 个人公众号:杨柳轩轩(yangliux8)。

 曾是新浪育儿博客十大优秀博主,新浪育儿亲子阅读栏目管理员。

非专业、不靠谱的心理学爱好者,致力于亲子关系、职场人生和婚姻家庭关系的研究和构建。

“疯狂阅读”的践行者,平均每天用6个小时来阅读和写作,两年来已码字100万有余,阅读各类书籍超过200多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