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

(2014-05-04 15:57:38)
标签:

教育

瑞教办义〔2012〕98号

 

瑞安市教育局办公室

转发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
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

现将《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温教基〔2012〕70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瑞安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8月28日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

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教体局,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办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浙教育基〔20101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

及课时安排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引领学校办学方向。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自觉执行课程计划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课程管理的原则

    (一)课程执行的严肃性。各中小学必须严格执行《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规定,按课程计划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二)课程实施的有序性。各中小学要合理、有序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课程修习的选择性。各地要着力构建多样化的学校课程,努力为学生的课程修习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课程设置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20079月实施)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品德与生活

2

2

/

/

/

/

/

/

/

品德与社会

/

/

2

2

2

2

/

/

/

思想品德

/

/

/

/

/

/

2

2

2

语文

9

9

7

7

6

6

5

5

5

数学

5

5

4

4

4

4

5

4

4

外语

/

/

3

3

3

3

4

4

4

体育

4

4

3

3

3

3

/

/

/

体育与健康

/

/

/

/

/

/

3

3

3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科学

/

/

2

2

3

3

4

4

4

历史与社会

/

/

/

/

/

/

3

3

3

信息技术

/

/

1

1

1

1

2

2

2

综合实践活动

/

/

4

4

4

4

3

4

4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

2

 

周课时总数

26

26

30

30

30

30

33

33

33

四、课程安排要求

(一)严格把握周课时总数,小学低段26课时,小学中高段30课时,初中33课时;班队课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安排。

(二)严格执行德育课开设规定,中小学要积极利用课程德育资源,加强学科德育渗透,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

(三)按规定排足每周体育课课时,各校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四)各年级艺术课程按规定开足,毕业班不得提前结束艺术课教学。

(五)合理掌握教学进度,中小学要按照学期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六年级不得在五月中旬前、九年级不得在4月中旬前结束新课教学。

(六)要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每次活动必须有方案和记录。其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可在学期中安排,也可在双休日或寒暑假安排。

    2.地方课程要统筹安排《人·自然·社会》、《话说温州》、《<</FONT>论语>选读》(初中)、《三字经》选读(小学中高段)、《弟子规》选读(小学低段)、《珍爱生命》等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学校课程可开设兴趣特长类课程与学科拓展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如体育的球类、棋类,艺术欣赏,演讲口才等,要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选择性。学科拓展类课程,包括科学实验探究、英语听力与口语、数学研究性学习等。各校可根据实际统筹安排,科学实验探究、英语听力与口语两门课程,七、八、九年级每周可各安排1节课,数学研究性学习八、九年级每周可各安排1节课。

五、课程督查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指导意见》,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市、县(市、区)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中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对违反省、市关于课程设置规定的学校和校长将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