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一些区别
(2008-11-26 12:35: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理论 |
“同构”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好的课堂设计的推广,或者叫“资源共享”,尤其适合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异构”展现不同教学个性,诠释不同教学理念,便于互相学习。
从教研的角度,“异构”具有“同构”无法取代的研究宽度和深度。教学本来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长期“同构”,会泯灭个性,况且,从学生的角度,学情有别,也无法“同构”。从课堂生成的角度,本来就有无限的“不确定性”,何来“同构”?如果“同构”,就钻进了别人的套子。我们语文老师最容易进两个套子,一个是“教师教学用书”,一个是名家“教案”。
“异构”需要教者独立思考,独立钻研文本、设计教案,这是一个成熟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当然,在“独立”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包括“用书”、“教案”在内的资料。现在的教学有着太多的“同”,有着太多的“我”在复制。我们高唱“集体备课”,我们欢呼“资源共享”,但请牢记:我们一不留意,就会在这歌声中,在这欢呼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真我”。
前一篇:一种非常好的数学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