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画界】主编周莉对话70后评论家马平川

(2010-07-05 12:05:26)
标签:

大师飘零

分类: 流光碎影

这是一个大师飘零的时代

——— 对话70后评论家马平川

                      《天下画界》主编  周 莉

    决定采访70后文艺评论家马平川这件事定下来后,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关于他的信息。网络时代,要了解一个人,其实也非常快捷、方便。在百度搜索一下“评论家马平川”字样,找到相关网页约5780篇,用时0.052秒。

    在新浪网读书频道的“文化名人”栏找到他的时候,发现马平川的左邻右舍都是余秋雨、郑渊洁、易中天、王立群、余华、韩寒、刘再复、孔庆东。

    在新浪的“精英学者”栏,在“马”姓里发现马平川与马未都、马瑞芳排在一起。

    在中国作家网首页的“作家博客”栏,鼠标一点“马平川”,马上进入他的博客“马平川在线”。

    我连线了马平川。他对《天下画界》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那历历在目感动过他感动过别人的故事,仿佛发生在昨日。

    我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吴冠中、华君武、张仃都去世了,您怎么看?

     马平川说,在这个闷热的夏天让我们捶胸顿足的是,一代大师的离去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悲哀。吴冠中走了,华君武走了,张仃走了。去年季羡林和任继愈竟在同一天辞世。他们好像商量好了,接二连三的离开了这个闹哄哄乱糟糟的世界,把悲伤留给了人间,把美带给了天堂。吴冠中、张仃、华君武都是新中国美术事业开拓者。在当代影响非常大。他们的离去,让我们感空旷和忧伤,孤独和寂寞。   

    马平川又说,张仃先生生前有一句话:生在一个有毛笔、宣纸与墨的国度,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对我震动很大。我现在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艺术家要用毛笔、宣纸与墨来表达什么,要抒写什么。这对我们特别重要。最近吴冠中的去世,又让中国整个艺术界一片呜咽。文化人格的丧失与萎缩,是这个时代画家们的悲哀。

    马平川接着说,现在的很多艺术家,把眼睛都盯在一个钱上。有一点功底,就去组织这个笔会那个笔会。本来组织笔会是好的,大家研究探讨一些艺术深层次的东西,相互切磋进步,但现在一窝蜂的笔会出来,大家见了面不探讨艺术,不探讨笔法,不探讨思想,只是相互询问最近润格费拿到多少,又走了多少字画。这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的画家有几个穷到揭不开锅呢?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研究下自己的东西呢?

    我问,你如何看吴冠中、张仃、华君武的人格魅力?

     马平川说,大师去世,各大媒体呼天抢地,引发了艺术界强震。我们为之动容和哀婉。吴冠中、张仃、华君武都是八九十岁辞世。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清稗类钞》在“丧祭类”里有“喜丧”一说,原文说:“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谓之“喜丧”。 依此说法,吴冠中、张仃、华君武遽归道山,是“喜丧”。然而,我们悲哀的是孕育他们人格的文化土壤缺失。

     马平川说,吴冠中、张仃、华君武式的人物在整个美术界难觅其踪影。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现在文化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精神资源和艺术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吴冠中、张仃、华君武美术界的三棵大树。树大根深方能叶茂。我们现在美术界一些所谓画家,一些“树”,只在地表浅处转圈圈,根扎得不深,绿树婆娑,华盖如云,对这些画家来说只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想而已。

     马平川认为,吴冠中、张仃、华君武离去,感叹他们的人格魅力。此时此刻我们的悲哀更是难以言状。他们远去了,但其精神的亮光,灵魂的的高贵,艰难蹒跚的背影依然清晰可见。他们的一生就是一部书,一部命运之书,值得我们美术界包括整个艺术界细细咀嚼、品味、反思。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就曾说过:“美术家固然必须有精湛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我们需要迫切需要吴冠中、张仃、华君武的思想感召。杰出的美术作品的境界,其实是“道”的境界,“道”的境界是非常自然朴素的,也是做人一种本真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的一幅对联。用这句话来概括吴冠中、张仃、华君武的艺术追求是最恰当不过了。

    马平川谈起他和陈忠实、马识途、流沙河、何多苓等大师级人物的“亲密接触”,恍若邻里旧事。 

    说到陈忠实,马平川说有次新浪的小姑娘编辑几次拜托他说服陈忠实到新浪开博客。新浪有专人替他打理更新,只要陈老师允许。马平川用陈忠实那典型的关中方言告诉我老陈当时的反应:“哎呀,现在滴网络奏是快啊。我老汉落后的不像洒咧。我弄不成。”

    马平川抬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吴宗济,说人家都101岁了,上网写博,还玩一把网上购物。105岁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上网写作,开博,爱喝咖啡、爱看好莱坞大片。95岁的老作家马识途10年前就开始网上写作。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今年94岁了,80岁学电脑,90岁时就开了两个博客。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今年98岁了,85岁时,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他的56万字的自传《我的人生之路》就是借助放大镜的帮助,在计算机前一个字一个字打进去的。张贤亮65岁学驾照,喜欢飙车,自驾车从银川到北京。

     马平川说,你看看人家这些老汉把人活的,你看你。任凭马平川怎么“煽火”,陈忠实就是不接招。

    说到这里,马平川哈哈大笑。听得出来,他是被陈老的幽默和固执逗笑了。他学说老陈的秦韵:“哎呀,开博客喔事,我心里总不踏实。算咧算咧”。

    马平川在电话那边笑,声音很清朗。

    马平川说,早在这之前,他认为目前整个文化在逐步向产业化走,包括电影、小说、书画都是这样。很多人以赚钱为目的,现在很多的画家不懂诗词,更不会写诗词,尤其是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好多人不知道把诗词这样一个艺术符号嫁接到他的作品里,技术性很强却没有文化内涵,缺少内在的东西,不能将内心世界的感悟付诸笔端,只是一味的追求技巧、技法,这是一种误区。现在的山水画家没有时间看山水诗词,也没有时间去琢磨山水诗词。快节奏的生活打乱了他们的学习态势,很多人变得浮躁了。

    马平川指出,这是一个良莠不齐的艺术市场。正如打开的窗户,给我们带来了清风,也给我们带来了蚊蝇。当下模仿启功的书法发家致富的人很多,曾有人笑问启功,为何不去打假,启功很淡然的说,打假干嘛,如果模仿我的字能解决他的衣食住行,我很高兴。显然,这是大师的境界。

    马平川说,现在能坚守艺术理想的画家太少了,能保持一个艺术家的良知的人更少。要让书画市场有一个正规的运行,必须有人来坚守底线。正常的宣传是必要的,但炒作不能超越底线,什么事情太过了就失去了本意,艺术本身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而非炒作。

    我和马平川聊了整整48分钟。在我眼里马平川立刻饱满鲜活起来,这是一个真正的评论家!看过他大气清正的评论和那些透射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书法作品,相信那些来自各界的评价,的确所言非虚。

 

 [相关链接]1

 

http://s8/middle/5197ba4cx8a9d73fbf997&690

http://s6/middle/5197ba4cx8a9dc7553615&690
http://s16/middle/5197ba4cx8a9dd08b6c7f&690

[相关链接]2

http://s8/middle/5197ba4cx8ab0b6afccb7&690

http://s7/middle/5197ba4cxd6b060216cc6&690


http://s13/mw690/001uDKW0gy7267aBcDOec&690

[相关链接]3

http://s12/middle/5197ba4cx8ac4c443073b&690

http://s16/middle/5197ba4cx8ab14590a56f&690


http://s1/mw690/001uDKW0gy7264oeqeQ10&690
http://s10/mw690/001uDKW0gy727rbL4N389&690
http://s15/mw690/001uDKW0gy727rewRRkfe&690

   

http://s13/mw690/001uDKW0gy7265GKA0cac&690


[相关链接]4

http://s6/mw690/001uDKW0gy7265qnjTL95&690

                            感谢周莉主编提供马平川先生的相关信息!

                                            《马平川在线》主编曹顺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