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使撒落的风景
天使撒落的风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46
  • 关注人气:6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入学记

(2011-09-14 16:55:56)
标签:

德国

小学新生

成功人生

巴拉克

育儿

分类: 育儿篇




文:叶子
                                         第一天入学                                                        
    仿佛那些牙牙学语,满地翻爬的日子还在昨天,而今日一觉醒来,却要伴送他走进小学校门了。这个日子,他渴望了多久?自从他在幼儿园里把他的机器人糖袋(Zuckertuete, 或叫校袋Schultuete)做好后,他就已经在扳着手指来等待这一天了。

    热闹的开学仪式上,那差不多与他齐头高的巨大糖袋,特别引人注目。大家都夸他这糖袋做得多好呀!他就更加得意满面了。家长们退场到会议室里喝咖啡去了,这些新鲜出炉的小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开始了漫漫求学路的第一堂课。

    回家的路上,我掩饰住自己紧张的心情,轻描淡写地对他说:“儿子,好好读书,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不用总是考1分的,考个2分妈妈也会觉得不错的。”只见他立刻一跺脚:“不,我只要考1分!我不要2分!”

    走到汽车旁,他迫不及待抢过车匙来开车门,爬进车里就开始帮我捣腾车灯。我阻止着,向他许诺:“爸爸每个月都把你的孩子金存下来一点的呢,等你十八岁了,就可以拿这笔钱去买一辆小Smart来玩了!”他嘴巴马上一翘:“ 我不要Smart车,我要Porsche,车子没有顶的那种。” 我直把眼睛往我的车顶上来瞪,差点把车顶也瞪没了。

    开动汽车,带孩子们到湖边嬉闹。一路上绿林开道,路边小溪流蜿蜒。他突然若有所思:“妈妈,为什么这条小河总是跟着我们走的呢?!” 这一次,我不由得哈哈大笑了。多么自以为是的孩子啊,居然以为大自然也是以他为中心了!

    我发誓,我是一个谦逊的人,有原则的母亲,我从来没有有意无意向孩子灌输过什么好大喜功,以我为尊的思想。他今天所说的,我想,是许许多多孩子最自然的愿望: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成为首领。

                                         德国的成功路

    成功之路有多遥远呢?在一个颂扬平等的国度,是否真的是遵守了“人生来是平等”的真条,让每一个人,不分贫贱富贵,都能得到公平的机遇走向成功呢?

    很可惜,不论你愿不愿意去接受,在德国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你家的孩子成不成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作为父母的你,是否是块好木材。如果你是朽木或者平庸木头一块,别指望着你的孩子有很大的机会来翻身。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德国小学制度:小学四年,只上半天课。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这个老师是全才来的,能文能理,会弹善唱。整个上午三四个小时的课程他(她)扛到底。上完课后布置作业,下午孩子们要写作业。学校里一般会有下午托管班,会有人辅导孩子写作业。问题就出在这个下午来了:写作业也只不过十几二十分钟的事,而辅导写作业的人也只管你完成作业了,至于有没有消化完上午老师给你灌输的那一大堆东西,他们可管不了。据调查,德国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和家庭收入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成正比的:父母是受高等教育和家庭收入高的,孩子学习成绩理想。原因呢,是说这些好家庭呀,很多时候父母一方全职工作,已经足以养家糊口,另外一方呢,顶多做个半职工作,往往下午还能留有足够的时间辅导孩子学习,为孩子安排各种课外活动。而那些父母没有上过大学的,靠基本技能来或者靠卖苦力来过日子的,属于低收入阶层。收入不高,为了养家当然要加倍工作了,于是,父母双方朝九晚五拼命上班,把孩子扔在学校托管,下了班后自己已精疲力尽,还有什么时间去管孩子学习?即使偶尔有点时间,自己的数理化本来就不怎么好,哪能帮孩子?去给孩子找课后辅导,那笔钱呀,还真心疼啊!那么,这些好苗子呀,就只能放任干枯了。

    如果说低学历低收入的父母,孩子学习成绩低,那么进不了重点学校,也只能自己吞下去了。另外一个调查结果,却是让人很寒心很震惊的。据说,在巴伐利亚州,人们还特别相信一个“基因”的说法—优秀的父母,出来的孩子自然非龙即凤,而普通的父母,你别指望真有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于是,就出现这样一个怪象:同一个班级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同样的好,只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是律师另一个孩子的爸爸是垃圾工。重点学校只有一个名额。德国无论是上中学或者上大学,没有什么入学考试,都是根据平时成绩由学生选择学校推荐的。最后,经过大家引用基因论来讨论分析,被推荐上去的,是律师家的那个孩子。其实那个垃圾工家的孩子,家贫却能奋发,也许他的综合素质更优秀,可他这个人才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被浪费掉了。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她在慕尼黑西部的一个普通小区里的小学就读,当年她小学升中时,据说班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孩子有资格去读重点中学Gymnasium。而在慕尼黑南部风光迤逦的斯坦尔贝格湖Starnberger See,群集了很大部分的中高收入家庭,湖区周围居民区区三两万,却有三所重点中学。有的小学,其学生升重点中学的比例达百分之八十五。那里还流传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家长因为不满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居然还让自己的律师去找学校问罪了!

                                         成功的标准

    中国人喜欢望子成龙,可喜的是,大部分在德国的中国家庭,他们教出的孩子都是姣姣者。这里面,很多的例子其实是因为符合了德国这个严酷的潜规则:能离乡背井在异国成功求生的,即使是开个中餐馆,也大多都是些知书达礼的人才,他们知道读书对孩子的重要。特别那些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后来随夫西征的母亲,因为在德国不能继续自己在国内的工作了,便会全副身心扑在相夫教子上。所以,这些中国孩子要自己学习不好都没有机会啊!

    然而,孩子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我的孩子总拿1分,是他以后可以自力更生开上保时捷跑车,是他以首领的姿态俯视这个世界?当然,如果他做得到这些,我会为他自豪。

    但是,在他努力向这些“成功”目标奋斗的路上,我会记得给他讲足球名将巴拉克的故事:儿子从一岁半开始,就已经和我们一起看世界杯足球赛,就已经和我们一起热辣辣地拥戴着巴拉克队长带领下的德国国家队。儿子也见证了这位英雄风华正茂时的成功喜悦,感受着英雄被人疯狂热爱的场景。然而,这位英雄的梦还没最终圆满实现,一场意外脚伤就狠狠地切断了他想延续的成功。从此,整整引领了德国足球一个年代的传奇人物只配坐在绿茵场边的替换球员席位上。他满肚子怨气,他耿耿于怀,认为没有教练知道他真正的价值。最后,连妻儿他也守不住,形影单离的他,只一声叹气:“我累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剧故事。我会告诉儿子,光环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如果巴拉克有一天能从足球事业低谷走出来,发现自己其实除了踢球,还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令人快乐的事情来—譬如回归做一个好爸爸,好丈夫,譬如继续以别的形式为德国足球做贡献。那么,这位昔日英雄在我心目中,依然是英雄,依然是成功的人士。他需要的是一份智慧,一份能让自己从巅峰平安回复到地面的智慧。

    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份智慧,即使他是一名垃圾工,他也不会盲目崇拜那些百万富翁。因为他自己是一个深懂生活真义的人,他每天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身边的人,他会是幸福的人。

    祝福你们,所有的小学“新生”,无论德国教育制度如何,拥有一个成功人生的主宰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