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刘付云●周亮●(湖北/武汉)
(2013-01-18 14:14:54)
标签:
杂谈 |
第一次见到他时,背着硕大的公文包,举着一本《诗刊》向我招手,在人流中,那不足1.7米的个头,浓重的广东口音,广东人特有的脸型,外加过度的热情,跟我想象中的诗人形象完全不一样。20岁的我心中的诗人应该是长发飘飘,或者留着络腮胡,现在想起来当时自己真是无知得可笑。随着交往的加深,他对文学的领悟和涉猎的广泛,又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们从普通文友关系变得更铁一些,还得说非典。让我最感动的是他在非典中给我送书。2003年4月,非典肆掠北京,许多单位大门紧闭,闹到最凶时,甚至一度传出封城的传言。那几个月,繁华的北京一下冷清,大街上人们尽量减少出门,我也窝在单位,没有书看,给刘付云在电话里聊过几次,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在我办公室外,我打开门,他果然站在那里,像个大哥哥,手里捧着几本文学期刊和书塞给我,简单说了几句就匆匆离去,望着他离去的背景,我有种雪中送炭的感动。
刘付云对文学的虔诚,那时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在他租住的小院的两间房间里,一间居家,另一间创作。十几平方的创作室里一张大双人床上,摆满了各地的文学报刊杂志,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有兰州宁夏的,也有广西贵州的,还有港澳台的,举不胜举。床尾靠墙的一边码着一排文学类的大部头和当代名家作品经典。床头边上一台586台式电脑和针式打印机发出微弱的轰鸣之声,记忆中那台电脑一直没有网线。电脑桌底下散落着几包A4纸,他就是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靠着这台老爷机写诗写小说发往全国各地,几个月之后刘付式的文学之花就盛开全国。
我经常光顾这间“文学之屋”,那时候电子邮件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文学期刊主要以邮局发送为主,在所有给刘付云来稿的热心读者和文友中,花家地邮局成为他和文友读者联系的纽带,我晓得他在邮局工作的房东,多久叫他去领一次稿费汇款单和读者来信。北京的生活成本高,一个月一两千块钱的稿费,让拖家带口的他生活很紧巴。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出去找工作,而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这间创作室就成为他梦想的舞台。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去他家玩,照例刘付云留我吃饭,边吃边聊错过了最后一班公交车,干脆就和他住在创作室,屋子里点着蚊香,我们就睡在床上各种杂志上,枕着某位名家的书,高谈阔论。夜深时,我进入梦中,许久被键盘敲击声吵醒,不知何时,刘付云正襟危坐在专心地写着什么。
他常告诫我,趁未谈女朋友没成家有时间,多写多练,可惜我人懒手更懒,多少年毫无作为。
从我和刘付云相识到今天,差不多10年了。在我心里,他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兄长,在文学上的指点,在做事上的包容。多年以来,也怪我不争气,在文学路上一直跟不上他飞速的步伐。在当今纯文学日趋式微的大环境下,他始终坚持着文学梦想,越走越远,我替他高兴也由衷钦佩。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数字出版部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数字出版公司
手机:18627003618
电话:027-87927056
传真:027-87927000
网址:http://www.jinguchuanqi.net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