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是诗歌的生命——为张喜文《感悟岁月》序

(2014-03-18 10:28: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真实是诗歌的生命——为张喜文《感悟岁月》序

    喝着五指山雾酿造的苦丁茶,品着飘逸椰风为我寄来天涯挚友的诗章,我没遁入千红万紫的争芳里,却让神思紧紧地贴着一颗沉重的心。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诗言志多半写的是自己,这是不用墨水倾情的时代,珍贵的更是道出灵魂的血。在这文学和艺术逐渐被金钱抹去真实情感的当儿,财富的先决条件决定影响范围的时候,有一点阅读常识的人也不会忘怀艺术的真实来源生活的真实,不褪去浮躁喧嚣很难找到凝重的笔。所以我于纸介的传递里正在品尝寻觅真实抵制的艺术的虚伪和虚幻于屏的滥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不会于缤纷的诗行中轻意为谁喝彩五光,哪里剃除我心中的朦胧,哪里才是我清晰的指向。有人会说这是与诗歌的追求不相吻合的,朋友,在这自我矛盾的时空里,我们还要那些华丽的粉饰否认生活本来的美吗?

    于是,我就从这部《人生感悟》中反省我们都能看到的日常生活,虽然诗人都是感情的富有者,但是一丝强加感情的“高尚”都是我们所不屑的,带着这种挑剃,我来巡视我的朋友这些年来的“特区思维”。“重逢”、“银行家”、“桂林龙岩溶洞”、“伦敦交通”、“拉斯维加斯印象”、“参观马克思故居”、“奉承”、“钱塘江潮”、“黄河壶口瀑布”、“酒”,都是我的阅历所容的现象,甚至“生与死”、“特殊行业的人”、“清醒与糊涂”、“思念”、“佛”、“一盆水”、“菊花”、“珍珠”、“捡破烂的百岁老人”……更是我的平常接触。我会从这些高官贵位和有一定经济基础才能游览的景观,到普通人和贫穷者天天同样经历的市井生活,来观察诗人情感世界的变化。可喜可贺的还是真实谛造的“真实”,例如他说银行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会满腔热情地将伞借给你/当倾盆大雨来临时/他会冷酷无情地将伞收回去。”我说这种真实,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且是什么主义都有的血腥尸影折射经济社会、经济管理的残酷。银行只为利润塑造笑容,跳楼跑路是财富尽劫的山穷水尽。如今我们用马克思资本论里的思想解剖此景,更能说明市场经济的深刻,于此真实就是社会的真实,用这种真实写照,诗才能具有真实的生命。银行把钱贷给你,在你无力偿还时,没收的何止是你的抵押,这种平等的经济手段和社会制度没有根本区分,所以就增强了诗人提炼的诗歌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的生命力,这是真实的艺术的信服。至于小到朋友相逢、亲人团聚,“不要被炽热的情感烫伤”,这种真实不加修饰也令人同感,可贵在于作者所升华到“而应不断构筑新元素/让友情的绿树长青/象甘甜的山泉/永远在心中流淌”。喜文是个西北汉子,虽在官场但刚直不阿,所以他视“奉承”,“是一种公开的语言贿赂”,你不感到这是诗人对社会所悟的真实吗?至于于平凡风光中那些热爱生活的真实,虽不能检阅诗人高贵的思想品质,却也能看出艺术真实的感情光辉,我不是说这部诗集除却人们经历的实际,少见佛心道骨折射的理性浪漫,例如许多人都去过桂林龙岩溶洞,他却写出“是你/锐气不减/今日仍带着咆哮奔腾/用柔幻的身躯雕刻着新的影幻”。于普通景色中我也看到了诗人笔力的增长。

    我和喜文及他的家人相识二十余年,是在闯海人南下,跻身于十万人才过海峡的洪流之中,从我们的相处中印证了西北人、东北人的挚朴与豪爽,所以我们都把真实当作朋友和立足社会的根本,就象他把“歌唱”也选入这部“感悟之中”,“有人问我/怎么一唱起草原的歌就那么欢畅/因为我了解草原/我了解它的广阔无垠/了解它博大的胸怀。”这首诗朴实无华,但委真地说出了我要说的话,也解了我心中的一道谜语。翻阅喜文这部诗集的同时,恰好我在欣赏朋友给我下载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我不想过多地赞颂那段血浸芳草的历史,却被后来那位没有文化的政治家和征服者的包容所感动。随着那悠扬的曲谱所带入的白云舒缓和碧草连天,我知道博大的力量。我想喜文能在万千闯海人中的不同境遇、不同命运中独立着自己的侠义,不与那西北风情给予他的特殊惠顾无关吧,所以,他把“眼镜”也列入诗中,“眼睛近视突现/视线模糊/看人普遍善良美丽。”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人际关系其言也善了,其实,人生本来没有先天的仇与恨,那么我们就要象草原那样博大地包容一切,人们才能享受生活本来的美好。他写罂粟花:“红、粉、白三色花蕊……”我想本意一定是要指出颜色以外的东西,我于儿时看过父亲在家里后园栽种的“大烟”,那花儿开得真是漂亮,这是我终生都抹不去的记忆,后来我也常想,如果人间只是发挥它的美丽,不利用它的毒素……可见好与坏、善与恶,是人们主观所为形成的恶果。如果我们的社会都用人之所长,哪里不是风采人间,这种真实写照,是我们阅读的人,人人心中都有的真实夙求。

说过,我和喜文是多年挚友,在他新著出版之际,他让我为他写几句话,我十分感谢旧友深情,正如我把写给他的读后感受用以真实为核心,也顺便说及一点真实的想法,如今是一个经济社会,浮风躁影随即都现,能于想入非非中静下心来读一本诗,再写点东西,从前的正常,眼下都成了奢求,缘于写诗的人不读诗。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写诗的人当作怪异,这一点我在《诗刊》记者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50周年的长篇采访中已尽表述,现在想提到的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我最近出版的《红芳万顷》里有一首诗:“读诗的人少了/是因为写诗的人多/沿着灵魂的方向/都是无证驾驶的车/难道是因为我们/不用绯闻拯救语言/就不能光顾月季、百合/阳光在天上纵横/地下久违了大雨滂沱/于是,开始拯救诗人——/南疆北域都开了“博”/文痞流氓抬着担架跟着忙活/说他们也是志愿者/天哪,正因为救人的都是病人——/人们就再也不读诗歌。”这种现象,也连累了真正的诗人,尤其是孜孜孜不倦,以文载道的朋友们。理解我的这种隐喻,是剖析大款小款的沽名钓誉,细想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改革开放后不久,我真的看到一字不识的房地产商,家里打了一个好大的书架,里面摆满了我都没有的书。在金钱风靡的岁月中,人们还把文化、诗歌当作装饰,说明赤裸也是真实。再说我的本意是讲人类虽靠物质生存,却要凭文化前进。诗歌是一种庄严崇高,凡有进取之心的社会都要在这里得到快慰,所以,沾沾它的仙气,是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人都想一试身手的。人心不死、诗歌不死,我要强调写诗的人、读诗的人都该去掉伪装,不要将真相隐蔽着,听过很多宗教的表达,更知那都是诗的格言。我们要凭真实的勇气提炼真实的精神,培养真实的灵魂去直接影响本该真实的人们,这就需要诗人的去伪存真。喜文在“你是……”一诗中的表述,我把它引用到这篇短文的结束,与我与他与读者共勉:“你是一首诗/一首流动的诗/你是一把琴/一把随时飘出动感音符的琴/你是一轮明月/一轮经常撕下一片月光馈赠他人的明月……”愿这诗、这琴、这月都是我们心灵的折射产生的真实之光,去沁人心脾、动人心弦、照人前行。

             

                哈尔滨河松松花江畔

                   2014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