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人转是小品的摇篮

(2009-02-04 22:15:19)
标签:

陈景文杂谈

杂谈

分类: 杂谈

二人转是小品的摇篮

 

                             陈景文

 

    一连二十年,小品在春晚舞台上把东北的笑声送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连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心也被它特殊的魅力勾引的喜出望外,就这样凶猛全球的金融风暴也没刮过民间艺人力挺的经久不衰……究其根源,真正的幽默是来自民众,只有乡土风情的真谛才是艺术的不败之根。东北二人转就是浇灌笑声的不竭源泉……

   

    二人转在清道光年时叫“蹦蹦戏”,后来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众家所长,300年来因喜闻乐见流传民间……儿时就对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山东吕剧“李二嫂改嫁”等唱腔耳熟能详,就连前些年邻省吉剧也在全国有了光彩,可东北二人转还划类在曲艺的范畴,登不上大雅之堂。作为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东北民众,如此看重这个地方戏种,在艺术舞台上又被如此轻薄,略有一点儿“怜玉”之心的北方文化人都会觉着蒙冤……感谢赵本山等人近年来不懈的努力,使之名扬全国,尤其每年必至的春晚小品,都以情不自禁的表演方式提高了这一艺术品种的名声。这帮由二人转起家的笑星们,万变不离其宗,又借时代舞台发扬光大,随着《乡村爱情》等电视剧热播,赵家班的人马把二人转玩成了家喻户晓,让俺们这旮旯的人们脸上老有面子了,这不能不说是赵本山抢救了险些夭折的艺术品种,这一艺术品种又给他们走向广阔舞台反哺了生命的活力……

 

    小品,这样称谓显然是在阵容,戏路及其各个方面的简单使然。可就这短小而成精悍的简练,成就了一大批北方的民间艺人,现在整成了没有他们参与的晚会,怎么娱乐也不让人开心。这里暂且不说是沉重还是浮躁,是先进文化还是颓废之风的议论,只讲如今人们约定俗成的概念,是和二人转有不可分割的姻缘关系。

 

    二人转是以东北语言为特色,诙谐幽默为表演支架,说笑逗唱为表达基调,而这些特点都在“说口”上综合才艺。新浪网曾推荐我写的《赵本山幽默追源》一文,就已剖析了他们的表演艺术、剧本创作都是来自山野乡间、民风民俗之中,甚至田间垅沟的哨说,把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与其说年年春晚看东北笑星,还不如说东北二人转鬼使神差领你到民族风情园里去尽享生活底蕴。无论赵本山还是小沈阳及其其他的东北艺人,都是在二人转中吸取营养,充电产生艺术灵感,投身于欢笑瞬间,至于包袱抖的让人们接受的程度如何,其实也是你关注生活的深浅决定的,只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你就有了人气,而人气是你成星的襁褓,所以,可以说二人转是小品的摇篮……

 

    在这每天都被前进步伐丢弃多多,都被时代大潮刷洗处处的较量中,北方阵容到底能保持多久,二人转的兴衰也应该是值得研究的现象。这还不是产生悲剧效应的时代,人们大都在寻求笑声,而这笑声的来源,历史地落在了小品的肩上,小品的更多成分又是由二人转承袭的。东北的笑星们大都是二人转的行家里手,在这日月争辉人人梦想成星的竞赛跑道上,谁能包揽天下,我说只要去掉糟粕,不骄不傲地为观众倾情,铭记低俗是艺术的敌人,逐步让南方的观众也都进入情境,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看了也能开心,进一步提取精华,东北人再笑几年是能够的……

二人转是小品的摇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