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饕餮

标签:
原创怀旧系列二十二母亲表弟倒踩糍甜汤饕餮杂谈 |
分类: 且听风吟 |
曾经的饕餮
文/寒香蝶冷
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表弟生了个儿子,过几天就满月了。母亲问我回不回去?我说好,答得干净利落。我答得干脆,是因为母亲说这次的喜宴在老家的围龙屋里摆弄。若是喜宴在酒楼摆席,我是不感兴趣的。
说起乡间老屋里的喜宴,简直就是饕餮盛宴的代名词。一路吃下来,非撑破肚皮不可。一场喜宴分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甜品。各色糖果、面点陆续登台,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第二回合,自然是主食。当然少不了大鱼大肉一番。第三个回合,则是汤水、糖水。这三个回合下来,除非“食神”,否则难以道道品尝。对于我这样的“小胃王”,通常只吃我最喜爱的两种食品。一是“倒踩糍”,一是羊肉红枣莲子甜汤。
“倒踩糍”是一种糯米粉制作的食品,因工序复杂繁琐,平日里是吃不到的。制作“倒踩糍”要先定好日子,通常在喜宴排好期后的前两天。首先,把碾好的糯米倒到桶里浸泡一晚,隔天清晨就把糯米捞到箩筐里,挑到碾米厂把它碾成粉。碾好的湿粉不需要晒干,直接倒进一个洗净的陶制浅缸。然后,把烧开的适量滚水倒入缸中,开始和粉。揉到粉团不会沾手,且弹力十足时即可。接着,把揉好的粉团放入用芭蕉叶铺好的竹簸箕里,置入锅中蒸熟。直到大锅里的两大桶水干涸为止。这个过程耗时大半天,其间不能开锅查看。至于如何得知锅中水尽与否,很简单,下锅前先把一对陶瓷茶杯放入锅底,若水将尽,则会发出茶杯的碰撞声。蒸好的糯米团要立即丢进事先清理好的石臼里,等到它被舂得难分难解时,这个工序也算告一段落了。等到捣好的糯米糕稍稍凉了些,再把它放到锅里蒸热,接着又放回石臼里捣弄。如此循环几次,“倒踩糍”的内坯就基本做好了。最后,人们把这一大团的糯米糕,捏成薄薄的饼,沾上由高温膨化的大米磨成的“米粉”、芝麻、炒花生仁、白糖的混合物,“倒踩糍”即成。
这“倒踩糍”口感极佳,弹力十足,非常好吃。因我喜好此物,母亲若参加乡间喜宴,必定会带些回来给我。离开家乡,常年在外,一年很难得才回去一次,能吃到“倒踩糍”的机会真的很少。现在算来,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对它的感觉也全凭记忆里的些许残影。
至于羊肉红枣莲子甜汤,这是我大舅的拿手好戏。小时候,我曾在二舅的婚宴上喝过大舅亲手熬制的汤品,不过时隔多年,其滋味早已不再记得。只是每次喝到此类汤品都觉得没有当年的美味,大约是小锅炖制与大锅烹调有差别吧!他的制作方法,我也始终不曾知晓。时年尚小,当时没有想过要学。后来想学又不得其法,因为我的大舅已因食道癌而故世。
如今,大舅的孩子已经生了孩子,真是让人感慨。白驹过隙,很多感觉都随着时间不复存在。
注:
饕餮:贪吃者、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