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五安黄氏始祖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感路 |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
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苍天有眼长垂佑,俾我儿孙总炽昌。
听从父命,长子黄经迁居州西北,南安县芦里(今南安市罗东镇埔头村);次子黄纪迁居州东北,南安县黄田(五代更名锦田,今惠安县张坂镇后边村);三子黄纲迁居州西,南安县葛磐(今安溪县城厢镇);四子黄纶迁居西南,南安县坑柄(今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五子黄纬迁居漳州漳浦南诏(系二妈司马氏孕居其娘家所出,即今漳州市诏安县,其裔迁梅岭镇高坑村、秀篆镇焕堂村,以及漳州、两广各地)。他遣五子开拓五安,白手起家,自食其力,创建新生活的举措,更是前所未见。他这种心随世易、豁达大度的襟怀,对泉州早期的经济开发,丝绸业的兴起和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卯时,黄守恭在泉州仙逝,享年84岁。5个儿子及妻媳各领孙辈28人到泉州奔丧,极尽哀荣。墓地由匡护大师择于城西潘山白塔后之原(今属泉州市丰泽区北峰镇招丰村东北侧),墓穴坐辛向乙兼戊辰,墓园四周衍生蔷薇(全黄花),俗称“刺仔墓”。原墓区及周边土地数十亩皆属黄守恭墓区所有,今残碑尚存,墓历经唐至民国均有重修,现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五安黄氏开派1300多年来,其簪缨继世,英才辈出。文武状元、榜眼、探花大有其人,高官显宦难以胜数。据不完全统计,紫云五安黄氏历代文武进士可分房份的有:南安房27人;惠安房89人;安溪房33人;同安房33人;诏安房16人,计198人。加上本宗尚待考房份的文武进士92人(龙溪1人,浙江平阳20人,苍南3人,台湾2人),共历代文武进士290人。清光绪六年,庚辰科文状元:“同科文武魁天下;奕世桑莲溯祖风”。
历史悠久的紫云五安黄氏,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泉、漳、厦的膏腴之地,子孙藩衍特快。或因政治动荡(如元末发生在泉州十年的“亦思巴奚兵乱”,明代的倭寇为患,清初的清、郑之战和惨无人道的“迁界”等原故),或商贸垦殖,宋、元时期,特别是明、清以来,向外播迁日益增多。至今查证,紫云五安黄氏后裔广播于闽、台、江、浙、两广、两湖、赣、皖、云、贵、川、陕、齐、鲁、幽、燕之地和国外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主要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拥有500多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