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中世纪的塔林老城(1)——行色匆匆北欧行(2)

标签:
塔林爱沙尼亚中世纪北欧 |
分类: 旅游 |
北欧之行被我称其为行色匆匆是一点也不为过。来去连路途在内一共13天,一共跑了6个国家,这在我的旅行史上从来没有过,因为我一次通常只是一两个国家。但由于俄罗斯以前去过,北欧四国总的来看又很相似,因此还说得过去。除了北欧和俄罗斯,行程又添加了一个在它们中间的爱沙尼亚。本是个“借道”之地,我在爱沙尼亚应该仅仅呆了半个白天一个夜晚,但它却给了我“惊艳”之感。
我们去的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按照简介,塔林是爱沙尼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爱沙尼亚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
爱沙尼亚在历史上被丹麦、瑞典、德国、俄罗斯等国长期统治。1944年二战结束后,爱沙尼亚被强制加入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脱离苏联,重新建立了独立民主的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特别的,塔林是北欧唯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其老城区在199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中,爱沙尼亚也正是以其中世纪的面貌打动了我。
行走在老城的街道上,仿佛时间凝固在中世纪。不直的街道带着曲线美,石块铺就的路面虽然显得凹凸不平,但它历经时间的打磨,千百年来本色不变,坚固如初,且把历史记忆了下来。街道两边的房舍虽不高大嵯峨,但它坚守着自己的历史装饰,不为新潮所动,不为时尚而容。我曾看过一些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街区,但我觉得塔林老城始目前我见过最有味道的,它不但貌似历史场景,而且神似历史氛围,时常会见到有身着中世纪服饰的居民穿城而过。似乎与世无争,平淡安逸过着中世纪那样的日常生活。
亚历山大纳尔夫斯基大教堂
后景的高塔曾经是中世纪欧洲最高的建筑
从山丘上看下去。
中世纪的老城墙
短腿街。老城区分为上城和下城,连接上下城的只有两条路,分别为短腿街和长腿街。
市政厅市场一角
建于中世纪的市政厅,依然矗立于此。
老街风貌依旧。至今仍能感受到当年贸易中心的辉煌与繁华。
长腿街
爱沙尼亚新城一瞥
在新城公园里休憩的居民
塔林的郊区
从新城看老城
从海上看新城
新城和老城
从爱沙尼亚最高点堂座山看塔林老城。因为塔林有不少教堂,尖塔也很多,许多人认为塔林之所以有此称呼是因其塔多。其实不然,塔林只是中文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