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同学之三

(2011-12-15 15:47:38)
标签:

北京

老师傅

老干部局

地质队

分类: 杂谈

fengfeng

fengfeng是我们班的年纪最大的学生之一,也可能不是之一,而就是年龄最大的。其余两个年龄大的同学都被同学们尊称为老大,而他这个年龄最大的同学只被大家称为fengfeng,feng是他的姓。

为什么真正的老大未被称为老大,原因是他极为低调,为人老成谦和,作风朴实无华,学习努力。从不出头露面,从不轻易发言。学习上也是,既从未靠前过,当然也不在最后,班集体活动都能参加,但也就局限在参加而已。

 

他是个老北京人,“老三届”毕业生。在文革如火如荼之际,相应领袖号召,毅然从首都北京到陕北插队当了农民。由于在农村时吃苦耐劳,表现突出,几年后被招工,到一个陕西当地的地质队当了工人。又经过几年拼搏,还在这个地质队当了一个中层干部,在那个年代,就成了科级国家干部。又是几年过去,在1977年,作为优秀工人代表,被保送上了大学。从中学毕业,几个几年过去,到迈进大学门的时候,他已是30开外的年龄。

 

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相貌上,一个是学习上。

他相貌平平,不好看也不难看,但在当时却长的很是老相。加之常年身穿“传统”服装,30岁出头的人,说其40岁绝不为过,说他50岁也会有不少人相信,关于这一点有事实为证。大学最后一年我们在北京实习,一向老实巴交的他却干了件不大不小的事。那些天出行时,都是用其父的公共汽车月票乘车,多日畅行无阻,平安无事。但有一天,却在某路公交车上被一个年轻的售票员查获,称月票上照片上的人与他的长相虽极为相像,但不是他。称他也就40多岁(实际只有30出头),而照片上的人看起来可能已有60岁。我的这位同学极力辩驳,一路相争着到了总站。他被带到总站办公室,交与一个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师傅处理。

老师傅问他何处任职,他说了他父亲的工作单位。老师傅问照片是何时拍的,他说是两年前。老师傅问为什么两年前的照片如此老相,而眼前的他却相对年轻,他说那张照片是他调回北京前在位于山区的一个企业时拍的,长期在山区工作,两地分居,心情郁闷,自然显得老气横秋。现在的他于一年前调回了北京,处处顺意,人逢喜事精神爽,当然显得年轻了。几个回合下来,老师傅认定是那个年轻的售票员搞错了,马上赔礼道歉,并表示要给他补偿。fengfeng与他的父亲年龄相差约30岁,在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面前都能蒙混过关,既未整容,也未化妆,可见其面相“老”的可以。有意思的是,他这种面貌居然维持了几十年,在我们同学十年相聚、二十年相聚乃至三十年相聚时,他还是这副面容,说他50、60岁可以,说他30、40岁也行。不像我们中的很多人,韶华已过,老态毕显。

另一个特点是在学习上,准确的说是在考试上。由于他的学习基础一般,中学毕业后到再上大学时相距已有十余年,学习成绩自然不会突出。但他几乎每次考试都镇定自若,从容应对,信心十足,洋洋洒洒地把试卷写满了,无论数理化,还是专业课,几乎一题不落。虽然分数不高,甚至有时不及格,但他通常可以把题全部做完,而且还总是头几个交卷的学生之一。大多数考试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可不是这样,不会的题就是不会,吭吭哧哧写不了几个字,且总是拖到最后交卷。

大学毕业后,我和fengfeng曾在同一个科研单位工作,后来他调回了北京,在一个政府部门当一个科长,那是个实力部门。待我2000年调回北京工作时,我们已有若干年失去联系。回北京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和在京工作的同班同学联系。我知道他曾在某区某局的某科工作,电话打通后,我问某某某是否在,答曰,他已不在某局某科,关系已转到老干部局。我问他在老干部局任何职,答曰:他已申请办理了提前退休,现在未任任何职,只是退休后把档案关系转到了老干部局。

他是我们班第一个退休的人,在他人生的辉煌阶段看穿红尘,选择了急流勇退。在他退休时,班上的其他同学还都属于年富力强,也都还在踌躇满志地打拼中,唯独他进入了逍遥。

fengfeng是个好人。

 

“老同学”系列写到这里就告一段落。我们在北京的大学同班一共5人,除我之外,我写了3人,还有一个女同学失去了联系。我们同学已有约十年没有她的音讯了,只知道她早已离开了我们所知道的那个她曾经的工作单位,而且那个单位后来也搬离了原来的地方。但我们隐隐知道她还在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