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澳大利亚之四——无拘无束的人民
标签:
澳大利亚人激光笔激光武器无拘无束杂谈 |
分类: 旅游 |

我们一行20余人,有近20所大学的领导,澳方的接待很一般,没有任何仪式,按国内的观点,已随意到了“极点”。校长出面并组织一次有十余个学校方面院系领导和教授参加的简单午餐会就是最高礼仪了,他们的总理来了也不过如此。试想,如果有20个国外大学的校领导齐聚到中国的某个学校,肯定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我们在澳期间,他们的媒体含当地的媒体对我们没有片言只语。这不是他们的失敬,而是一种随意和自然。因为我们是培训去的,不是签订什么协议去的。
这种无拘无束有时还会反映到工作中,其表现就是工作的效率有时会受其影响。
有人说澳大利亚人的无拘无束源自其祖先的囚犯和兵卒的身份,也有人说是因为其人口的稀少和国土的海阔天空。这点我没有研究,但只要你在那里呆上一段日子,你可以切实地感觉到。尽管这个国家看起来像欧美但又不同于欧美人,当然从一般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还是属于欧美体系。
在澳大利亚各个城市有大量的酒吧,每到周五、周六,几乎所有酒吧都被人赛的满满的,有些人是通宵达旦。因为澳大利亚是周薪制,一般是周五发薪,一到发薪日及以后的两天,人们就是晚上泡酒吧,白天奔大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在澳大利亚,我倒是碰上了两件他们严肃对待的事。
第一件事是在他们国内旅行时过机场的安检时发生的。那是乘飞机从西澳大利亚到东部的昆士兰。我的随身手提袋中有四件进行学术交流时备用的小礼品,每件礼品都包在一个盒子里,内装一只激光笔(也即老师用的激光教鞭),还有一个8G的U盘。原本在入关时有六件这种礼盒,在西澳大利亚大学送出去两件后,就只有四件了。没想到在入关时没做任何检查和提出任何疑问的这些东西,在他们国内旅行时却在安检遇到了麻烦。安检人员说我手提行李中发现了四件奇怪的东西,我说我的包里没有任何违法的东西,因为这个包在入澳大利亚海关时经过严格的检查,我没意识到居然是激光笔引起了安检人员的注意。待我打开包,他们翻出了那四件礼品盒,问我激光笔是什么东西,我做了解释。没解释时他们还显得轻松,一提到激光两字,他们马上联想到武器,不但是武器,而且是激光武器,不但是激光武器,居然还是四件激光武器。他们把四只激光笔一一打开检查,琢磨来琢磨去好一阵子,边摆弄边询问。在确认不是武器,特别是里面没有能源(也就是电池)后,才最终放行。事后我一直有个疑问,他们真没见过激光笔吗?这在中国很普通呀。
第二件事是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培训期间,我对学校的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颇感兴趣,为此我在课后,会在校园内随意地和一些学生聊天,很自由的谈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些事情。为了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以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在结束西澳大学培训的头一天,我随意的提出能否找几个中国留学生,想和他们谈谈。我觉得这件事很好办,但校方相关人员却面露难色,说时间太紧了,他们会努力,但不知是否能满足我的要求。我颇感奇怪,一个有19000多名学生,上千中国留学生的大学,在还有近两天时间里,找几个中国留学生座谈真的很难吗?听了校方的话,我原本对这次座谈已不抱希望,但第二天中午,校方正式通知我,已为我找好了学生,可以开座谈会了,我不禁喜出望外。最后参加座谈会的只有两个人,我和一个学生。因为他们只找了一个学生。
我也在琢磨,为什么我们觉得应该很认真的事情他们处理的很随意,而我们认为应该可以很方便的事情他们却处理的很严肃。也许的确是文化的不同。
下面是一些我在澳大利亚拍的照片,本意是想展现一下他们的无拘无束,但恐怕难以完全达到这个效果,也就勉强为之了。
到海边溜达溜达。
乘坐设施齐全的豪华轿车到处转一转。
在街头观看表演的人们,坐立皆便。
这个表演者是个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保持着,印象中好像是口中一次性插入宝剑达22把。
上网品读两相宜。
公园小聚。
自由驰骋。
美国西部牛仔范儿。
街头公园休憩的市民。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发现几个100年前装束的人。
开始时,不知他们在看什么。
五分钟后才知道是天空中出现了文字和一个“爱心”标志。
十分钟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这是一个印裔人的婚礼。
后来发现是两对婚礼。还有一对华裔的新人(台阶下)。
街头的一家人。男的推着婴儿车,女人牵着孩子。
在草坪中互相拍照。
一对情侣。
相濡以沫。
公园里闲适的市民。
悉尼情人码头。
在情人码头随意拍到的两个男子,穿着有些另类。不仅仅是有些怪异,关键季节是初夏。
发现一些年轻女郎在聚集。
人数越来越多。
还在一起照相。
最后聚集的人数约达40余人。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是性工作者的一次聚会。在情人码头集合后,她们包了一艘游轮游览。
街头行人。
街头的青年人。

在访问澳中交流协会时,看到办公室的女职员头上几乎都戴有夸张的花朵,后来听说当天是与“马赛”有关的日子,在澳大利亚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