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园 — 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2009-11-16 08:30:01)
标签:
杂谈 |
北京很大,可以玩儿的地方很多。这些玩儿的地方大致可以分为5类,第一类基本上只有外地人去,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颐和园、长城、十三陵这样的皇家园林或名胜古迹,这些地方不但全国闻名,也是世界级的景点。如果不是必要的陪同客人,北京本地人一般不会主动去的,因为去的人太多了,很多情况下无法观景而只能看人。当然少量的当地人以其特有的偏好也会去,如摄影爱好者等。第二类是一般只有北京人才去玩儿的地方,如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郊县的二级景点、农家乐等,因为这些地方不如哪些名胜古迹的名气大,来京旅游者时间有限,只能选择有限目标游玩。这样的地方由于地域广阔,票价便宜、旅游者又不会蜂拥而至,因此成了北京人游玩之地的首选。第三类是以去的人计,当地人和非当地人大致对半,如天坛、地坛等,这些景点一般在城里,方便且门票价格低,当地人一般是进去锻炼身体。第四类是只有特定的人去,而不限是否本地人或外地人,如吸引艺术类时尚类人士及爱好者的798艺术区、吸引老外的老北京四合院、南锣鼓巷等。这些地方既不是人满为患,又不是门可罗雀。最后一类是本地人不会去,外地人一般也不会去的景点,如就在四环以里,属于北京中心区内的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 —— 中华民族园(中华民族博物馆)。由于它不是名胜古迹而是人造景观,票价也比较贵(成人90元),鲜有旅游者和本地人光顾,似乎已成被人遗忘之地。
中华民族园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部,北四环内紧邻四环边,亚运村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馆,也是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民族美食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族文化园地,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据资料,中华民族园占地45公顷,有48组民族分馆和景区,并有一座博物馆主馆和一个大型会展中心。各民族分馆的建筑按文物复制1:1的要求再现了各民族建筑的原状面貌,材料、设计、施工都保持当地风格。庭楼屋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较好地再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从湿热的南国到寒冷的北疆,观众有如身临其境。
园区建筑形式涵盖中国传统建筑的所有典型形式——地穴式、干栏式、窑洞式、帐篷式、碉楼式、干井式、天井式、独院式、吊脚楼、土掌房。同时为更加真实营造各民族生活环境,在园区内特别建造了园林自然景观,如溶洞、瀑布、悬崖、石窟、栈道等。园区还有10多只民族表演队活跃在各个村寨中为游客表演节目,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
博物院共收藏各民族文物和用品10万多件,包括民族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宗教用品等,参观者可一饱眼福。
2008年7月,即将上大学,一直生长在国外的妹妹的女儿回国,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因正值假期,我陪她在北京走了几个地方,其中就有中华民族园。之所以选择它,因为我认为它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和很小的空间里,展示中国各地的民族建筑与民俗风情,其次它离我家不远,打车只要10元钱。
去的那天的那个时段,估计游人不会超过200人,大约有一半还是旅行社拉来的不明就里的外国旅客,他们散落在偌大的园区内。有时极目所至根本看不到人,你会怀疑这不是在北京的市中心区。整个园区由于是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修建的,因此显得有些老旧,也鲜有人光顾。但正应为如此,在北京的中心区还能找到一个如此清静之地,确实属不易,从这点说,中华民族园还是一个值得一去之地。
发几张自己所拍记录当时情景的照片。因那次是陪我的外甥女去的,主要是给她拍照,未经她的许可,不宜发表有她清晰形象的照片,故有些照片作了模糊处理,敬请谅解。
白族青年男女在白族民居前表演,遗憾的是观看者只有我和我的外甥女。
空荡荡的白族民居内一景。
新疆建筑一角。
陕西窑洞。
侗族花桥内景。
侗族花桥外景。
羌族碉房
藏区建筑。
大理三塔。
云南西双版纳曼飞龙塔(背景是鸟巢)
曼飞龙塔近景与鸟巢旁的盘古大观。
表演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由于游客比表演者少得多,她们只能自己泼自己。
从中华民族园一角看出去。草屋是园内的一座民族建筑,不作说明的话,也许大家会以为是工棚。
中华民族园与国家体育馆仅一路之隔。
中华民族园由一条马路相隔的南园和北园组成,两园区由一座风雨桥相连。这是在桥上拍的国家体育馆。
仿古建与鸟巢相映生辉。
园内民族风情小景。
荷花是我的最爱之一,这是那天我在园内拍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含苞待放。
园内居然还有一个酒店。对中华民族园有兴趣的人若选择住在这里,可对全园仔细品读。
外甥女与一只鸡的合影,这是应她的要求拍的。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活的鸡。此前她只见过在超市买的退了毛的屠宰后的死鸡,此外就是在影视作品中活动的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