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一个留美大学生如何看美国
(2009-08-27 18:19:38)
标签:
留学美国人黑人观感报章杂志杂谈 |
分类: 杂谈 |
前几天查找资料,翻出了一本薄薄的大16开本的(A4纸)印刷品,封面硬皮,题有705几个阿拉伯数字。内文14页,全部是手刻油印。这是我父亲留下的遗物。我父亲1943年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705是他们班所在教室的编号。全班30余人自毕业后各奔东西,但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商定,每隔几年要出一个集子,把全班同学的近况收集刊录印刷(手刻油印)后再寄给大家,以解大家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本集子就是1946年,在他们毕业三年后,有一个在美国留学实习的同学编辑的,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班同学的近况简介;第二部分是全班同学的通讯录;第三部分是向大家介绍留美观感。
看了一遍这个留美观感,觉得有些意思。当时资讯业落后,信息不畅通,出国的人很少,国外的介绍也不多,因此对很多想了解美国大致状况的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个“内部出版物”未经任何“审查”,所描述的情况应该是当时那个留学生的真实感受。我在近年去过美国,走马观花的跑过几个主要城市,发觉现在美国的情况有些居然与60年前大致无二,有些有了不小的变化,有些则时过境迁不复再见,有些情况在当时的中国觉得不可想象,而在现在的中国已不鲜见。现将60多年前这个留美大学生所写全文刊登于下:
美国生活点滴
在这里没有国家的界限,只有种族的区分。白种人,随便来自欧洲的哪个小国,虽在此两、三年,会讲几句破英文,取得美国籍后,照样是老美国。而皮肤颜色深的人虽然世居美洲大陆过了好几代,仍然是低一等的“公民”。其间肤色愈深的人又愈惨。
美国南方几州有两套公共设施。火车站有两个候车室:一个是为白人的,一个是为黑人的。电影院有两类:一类是为白人的,一类是为黑人的。学校当然是更不用提,就是公共汽车也分成两段,车厢内贴着皇皇的布告要黑人在后半段。黑人也真老实,也就服服帖帖的挤在后半段,哪怕前半段明明有空位子也不敢坐。
黄种人恰好夹在这中间,这就是平等、自由和民主,美国式的。
在美国人的眼光里,中国人在美国的只有两种职业,衣服穿得稍微整齐点的,他问你在哪家饭馆发财,衣服穿得稍差则是洗衣服的,他连问都不问。假如在什么场合有人这样问你,最好回答他二者之一,否则你会把他诧异坏了,他会惊异地想“柴那门”居然有第三种人。
美国人的广告学的确发展到了极峰,无论视觉、听觉甚至触觉都充满了广告和宣传,满街的广告牌,满杂志的满报纸的广告固不必说了,就是空间也充满了广告。不信,你扭开无线电马上就可听到有人在嚷着要你买五分钱一杯的汽水。假如我们中国想对广告学多加研究,倒可多派留学生来美国深造——读书或实习均可。
中国人在中国时,不是说美国是我们最亲爱的友邦,最好的朋友吗?那么请他跑一趟美国给我们证明这句话。
一位久居美国的先生说:“你还不知足,你看,现在我们不是和白种人一样进白人的理发店去理发吗?以前你能办到吗?”这的确是进了步。不过提到租房,居然这位老美国也不得不叹口气道:“就是这点还有点差劲,比如我吧,向来不欠房钱,不抽烟,不喝酒,而且自信是美国人的好朋友,可是找起房子来,还是十有九吃闭门羹。电话里说妥了有房子,一见面便没有了,哎!”由这点看,也许他做美国人的好朋友的程度还不够。
美国人不重道德的美,只爱肉体的美。
当正式结婚时,一百个美国女人中有九十九点九个不是处女,美国人说:“为什么一定要处女呢?真奇怪!”。这绝非过甚其词。
假如你看到一张电影片子广告上说有中国人作演员或者与中国有关,或者是中国故事,或者是有关中国的新闻片,你最好节省下那几毛钱不要去看,否则定使你感到头皮发麻,心上发疼。那是自寻苦恼,怨不得谁。
英文字典中有苦力一字,不知来源如何,但这字只应用到中国、印度、缅甸(尤其是我们中国)靠出卖劳力吃饭的穷人身上。例如美国报章杂志上说成都的大飞机场,黄河大堤都是“苦力”做的,而苦力并不是“劳工”。
费城一家最大的报纸登出一封读者来书到:“编辑先生:余今年二十八岁,欲征求一位未被吻之女性伴侣。物色多年终未如愿,长此蹉跎,诚不能堪,请先生赐法教我!”编辑先生的答复是:只有放弃那个条件一法。
我们中国老百姓只怕官,小官怕大官,大官怕更大的官。
美国人不怕官,只怕Boss(估译为“顶头上司”)。例如在工厂里工人怕工头,工头怕工厂主任,工厂主任怕总经理,总经理怕董事长,董事长怕自己(也许怕银行团的董事长)。
谁都敢随便骂两句大总统,但却不敢随便批评他的Boss,原因是怕砸碎饭碗,饭碗重于一切!
在美国,钱的价值超过一切。一位著名的女明星说的痛快淋漓、斩钉截铁:“钱是好东西,我爱钱。”这句话正说到美国人的心窝里。
美国报章杂志一致说:美国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一样是全世界最高的(连我们中国人也这样说),但工厂的厕所里都挤满了人,抽香烟,闲谈,休息。问他们,这样不是不太好么?回答是:“嗨,凭什么我们要卖命,卖了命并没有人感谢你”。也许美国工人的工作效率的确高,但恐怕要在另一个环境里。
一位老工人在同一工厂里做了三十几年工,一停战,工资却给每小时扣了六分,问他为什么不提出抗议,他叹口气回答道:“谁不想多赚几文,不让他减我的薪,但你想我已快六十的人了,要是闹崩了,饭碗打碎找谁去!哼,若是我像你这样大年纪,我会这样?”
不要尽给美国的五彩香艳、音乐歌舞、名贵巨片唬住,试跑跑纽约下城东市(New York,down town,east side)看看,你会诧异,美国并不都像电影上那么漂亮。
在世界闻名的五马路,充满了高贵的商品,眩人眼目的珠宝、皮货,熙来攘往的都是整齐华贵的仕女。但午夜以后,你会发现一两个头发全白了的老头子和老太太,冷清地坐在街角,向你讨一个铜板买饭吃。
不要诧异为什么美国老年人都喜欢养狗蓄猫,要知道这是他们晚景里唯一的慰籍。
黑人的职业多限于当货车、小包车的车夫,清道夫,侍者,电梯司机,工厂小工,厨房佣人,搽皮鞋者...,收入微少,家境自然清苦。穿不起华丽西装,因此为白人所不齿,常有所谓黑人区,身入其境有别一世界之感。
美人女多于男,而华侨却适得其反,好多青年订不到老婆。据说甚多娶黑女为妻者,因为白人所不齿。(按美国法律,华侨在1914年以后不得自中国携带老婆入境,现在修正期中。)
美国有三大文明,不可不知,汽车,Drug store, 大腿戏是也。汽车不用谈,大城小镇,以致穷乡僻壤所在皆是。Drug store 要译成中文的话,不知译成什么好(编者注:通常是一种售药品,又兼卖化妆品、香烟、杂志等物品的杂货店),小则可以小到一间门面而大则可以大的不得了,假如你有东西想不到到什么地方去买的话,不妨去Drug store 一试,多半不会使你失望。大腿戏——人称为美国精神文明所在——为了新奇不得不看。观众不但有男的而且有女的,看到精彩处,女看客笑声似乎比男看客还高。其实看大腿戏何必一定要进戏院,年青少女上面一根带,下面一根带满街走,看了还不一样过瘾。不过看了脸红血涨,因之不敢正视的人就不在此例了。
这里放几张我在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时代广场街头拍的照片,可以管见其光怪陆离的一面。
在街头穿性感衣装不断向行人摆pose的女郎。
这位街头弹吉他的女郎干脆裸露上身。
没想到在纽约最繁华的街头也能见到板儿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