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5月(我的大事记)

标签:
次生灾害大地震四川 |
分类: 往事 |
去年的“512”是一个让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与我也不例外,因为在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月里,我三赴四川,亲眼目睹了山崩地裂造成的剧烈破坏,看到了灾区群众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极度痛苦,也深深体验到了灾区人民和抢险人员表现出的坚韧不屈,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人间的大爱。
地震后的第二天一早,学校领导在会议上,确定由我负责学校应对地震方面的相关事宜。当时我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时期,我被指定为学校负责防控非典的前敌总指挥,那段日子“惊心动魄”,我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一天全国只确诊了一名病人,就在我们学校。还有就是学校又要隔离几百名学生,但学校已没有任何多余空间进行隔离,上面也无法提供任何帮助,一切依靠自己。记得当年书记兼校长在全体干部大会上排兵布阵时神情严肃的宣布:文亦刀是学校防控非典的前敌总指挥,文亦刀如果“不行了”,主管后勤的王副校长上,王副校长也不行了,他亲自上。我们都明白“不行了”的含义,其实就是倒下了或不幸了的代言词,当时的情景还真有些悲壮。
这次我也知道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现在把学校以及我本人在那些天的部分活动记录于下:
5月13日,学校的教授已经出现在媒体镜头前。
5月15日下午,学校的教授、专家再次集中讨论此次特大地震,教授们根据发生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已经判断出震中在映秀、北川一线,随后较强的余震有北移可能。最后的事实证明,我校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会上也分析了堰塞湖、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些随后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并开始探讨解决办法。同时,依托在四川的毕业生,开始联系抗震救灾事宜。并继续为奔赴灾区准备资料。
5月15日晚,学校宣布成立“抗震减灾地质专家咨询组”和“地震次生灾害地质专家应急队”。
5月16日晚,学校将抗震救灾《请战书》一式4份送往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委、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5月18日,受学校委派,我和校科技处长亲赴四川,会见了四川国土资源厅厅长(此前国土资源部已告知了我校的请战事宜,国土资源部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四川),进行学校赴川前的先期联络并了解情况。
5月19日,我去了郫县和重灾区都江堰,了解具体灾情和已经在抗震救灾一线的队伍组队及后勤保障情况。
5月20日,在全国抗震总指挥部召开的第11次会议上,温总理说了很重要的一句话:要防治地震次生灾害。
5月21日,我刚回到北京,国土资源部来电,我校的请战报告获准。
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第十次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在会上向媒体宣布,包括重庆、湖北等7个省国土资源厅(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300余名专家将入川对口工作。地大(北京)是唯一一只来自高校的队伍,我们将以“国家队”的身份赴四川巴中排查震后地质灾害隐患。
5月24日,我第二次入川,代表学校先期报到并到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联系学校专家入川接受具体任务和进行培训的事宜。
5月25日,与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现身为建筑结构专家的四川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等三人一起,驾驶一辆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小车,去了震中映秀镇。
5月26日,与学校专家队一起赶赴此次国土资源部指定我校工作的灾区——巴中,进行应急地质灾害调查。
6月4日,学校专家队完成任务开始返京。
6月15日,我在一个月内第三次入川。在成都举行的“5.12汶川大地震援川地质灾害排查总结大会”上,代表学校接过了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颁发的锦旗。锦旗上写着:永远铭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5.12”汶川大地震地灾排查中“知难而进展英姿,为民安康铸大爱”!
下半年,我校作为国家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唯一高校,受到国土资源部的再次表彰。我校20余人获嘉奖,我也名列其中。
在那期间,我拍了一些灾区的资料。出于对亡故者和其家人的尊重,我没有拍一张有亡故者的照片。
以下是5月19日,也就是震后第7天在重灾区都江堰拍的照片。尽管都江堰房子倒塌的不是很多,但损坏严重,多数房屋已无法住人。当时的都江堰除了救灾队伍,几乎是一座空城,但令人感动的是,我在车上看到了几个穿着环卫工人服装的环卫工人已经在清扫街道。虽然当时救人仍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城市的恢复工作已经开始,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