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为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活血祛瘀剂,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证。
一、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12g 大黄12g
桂枝6g 甘草(炙)6g
芒硝6g 【用法】煎服。【功效】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二、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用法】煎服。【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三、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30-120g,当归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用法】煎服。【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四、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用法】煎服。【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五、生化汤
【组成】当归24g,川芎9g,桃仁6g,炮姜2g,甘草(炙)2g。【用法】煎服。【功效】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主治】产后瘀血腹痛。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第二节
止血
止血剂,适用于血溢脉外而出现的各种出血证。
一、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用法】煎服。【功效】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二、小蓟饮子
【组成】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用法】煎服。【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三、黄土汤
【组成】甘草、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各9g,灶心黄土30g。【用法】煎服。【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作者
紫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