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主要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判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
一、诊法
诊法,即中医临床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四诊”。
二、辨证
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别、判断其证侯类型的思维过程,或者说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和病性等疾病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侯名称的诊断思维过程。关于症、证、病的概念:1、症,即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症状是自我感觉到的身体异常变化。体征是检查病人身体所发现的异常表征。2、证,即证候。证是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出的病理性概括。3、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产生的具有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证候群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三、辨病 辨病是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四、病案书写 病案书写是对病人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气血内在的病理本质。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症状体征)测知其体内的病理本质(脏腑气血变化)。
二、见微知著
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著,指明显、整体情况。见微知著,是指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三、以常达变
常,指正常、健康的状态;变,指异常、病理状态。以常达变,是指以正常的状态为衡量标准,就可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查
“整体观念”是中医诊断时强调整体审查的认识论基础。整体审查,是指诊断疾病时,既要重视病人整体的病理联系,又要注重将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综合的判断病情。整体审查的诊断学含义有二:一是指通过四诊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全方位的收集,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病痛。二是要求对病情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二、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的含义有二:一是四诊并重,诸法参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二是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必须综合分析、参照互证,以全面准确的作出判断。
三、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是运用四诊收集到症状、体征、病史及其它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别、判断,以探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作出概括。
四、病证结合
病证结合是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与发展规律所作的概括,掌握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辨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出的结论,抓住当前疾病的主要矛盾。
(作者:紫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