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2011-12-06 22:36:21)
标签:

街拍

原生泰

交通拥堵

北京

上海

情感

分类: 我爱北京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插图:北京。近日一周末,三里屯VILLAGE路口下午3时许的堵车场面,看不到一个交警。

 

图、文/原生泰

 

    北京的交通相当拥堵,而且愈演愈烈,就是在周六、周日,也会常常堵得不行,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了。看看网上的很多说辞,北京的拥堵大都归咎于人口多、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等等原因。诚然,这些的确是影响北京交通的几个重要因素,但绝不能说,在治堵上就可以心安理得不用作为了,其实,治堵的潜力还大得很。


    原生泰近年来奔波往返于京沪两地,对北京和上海的道路交通均有较深的体验。这两个城市,都是重量级国际大都市吧?上海在道路交通管理上的很多人性化措施給原生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地相比较,在治理交通拥堵的管理手段以及服务意识上,北京比上海有明显的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市民参与交通的态度:

    在上海,曾经因为拥堵打过几次交通热线,每次报告完不久,他们都会打回原生泰的手机,讲明拥堵原因、目前处理措施以及什么时候能解决好,并且表示感谢。在北京,原生泰打交通热线报告过拥堵、墨斗鱼

以及三环主路有车辆逆行等等,没有一次事后有反馈。以致于近期在北京遇到拥堵情况都懒得打交通热线。是不是可以说,通过交通热线的处理方式可以反映北京交通管理方的服务及沟通意识有所欠缺呢?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插图:北京。某周末下午的北二环,如此拥堵。


二、交通车道的施划:

    如果在上海开过车,就会发现,在有些路段,最右边的车道可以左转,最左边的车道可以右转,这样子因地制宜可以大大避免因为在路口并线造成的拥堵和事故隐患。有些行人较多的路口,施划了对角斑马线方便行人通行。从这些人性化的道路规划可以看出上海交通管理方实实在在的为疏堵在动脑筋、在做实事。而在北京,机动车道基本都是老传统,从左到右的车道都是按:左转、直行、右转分布。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插图:上海。浦东八百伴旁的路口,对角线也可以有斑马线方便行人。


三、电子眼时代交警在哪里执勤:

    现在城市里到处都密布电子眼。上海的街头尤其是主要路口,你可以时时看到交警的存在,他们一直在那里坚守岗位指挥交通、疏导车流。但是,在北京,近来很少在路口遇到交警执勤,以至于很多朋友都开玩笑说,现在开车出门不用系安全带了,因为路上只有电子警察,看不到真警察的。电子眼时代的北京,在这一点上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插图:上海。某路口大约下午4点拍到的画面,交警在辛勤的疏导交通。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插图:北京。夏天海淀新中关路口大约傍晚6点下班时分,这么乱的秩序,没有看到一个交警在路口执勤。


四、有无交通协管的差异:

    上海有很多协管参与交通管理,他们维持着路口红绿灯区行人的秩序,这样的管理和手段,可以大大增强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减少行人闯红灯的事故隐患等。在北京,闯红灯没人管,越是上下班路口越是乱,行人都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大大影响机动车的通行能力。这方面北京是不是也能借鉴呢?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插图:上海。立体交通的上海,协管员在有效管理非机动车和行人。


五、电子路况告示牌的使用:

    上海的电子路况告示牌可以很及时、清晰的指示你的前方路况,它会一直显示着前方实时路况。北京最近也出现了不少电子路况告示牌,这里不讨论北京路况告示牌显示的是不是及时,单就显示的内容看,实在是值得商榷。北京这样的路况显示牌,经常会跳动到一些标语,有时候为了看到前方路况,不得不踩刹车等待路况指示重新出现,有时候就错过了看到前方路况。花那么多钱建的路况告示牌,是为了放标语还是为了告示前方路况?相关管理者自己有没有亲自开车去各个地方体验?

 

治理交通拥堵上海比北京更有效!(图)    插图:北京北四环。这是两张图片拼图,第一张(上半部)原生泰看到标语,期待他赶快闪过,想看路况,等到车要开过去了,也没有看到路况,只拍到了第二张标语,拍第二张时,因为仰拍,车上的挡光镜也被拍进来了。

 

    说明:本文所有插图均为原生泰在两地实地实拍,都有原始图片为据。

 

(本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