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资言集·下: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序·构建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的四大要素
(2023-07-08 09:21:13)
标签:
广义资本产品价值体系 |
分类: 系统理论 |
凡天资言集·下
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
序·构建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的四大要素
(2)
三)由产品生产向产品交换演进所构成的人类劳动产品,反映了人类社会价值生产从单一劳动分工到复合劳动分工。
产品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结构性分工,自古以来就反映在人类从家庭、到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从原始人类的一件劳动工具的制作,到其使用这件劳动工具去从事生活、生产所需的捕猎或耕种;从现代人的一件包含知识产权的创意,到其设计、研发及形成工业化、产业化及市场化、社会化产品,其实都在反映着人类的价值生产,从单一性劳动分工、向复合性劳动分工迈进。
更为重要的,是当人类通过劳动进行生产的不断扩大,而导致产生过剩产品之时;是当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无法满足个人的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之时——亦即所谓的供货侧与需求侧的相互需求,以及所需要的相互满足出现矛盾、失衡及“机遇”之时,人类最为古老的产品交换方式——易货交易,也就随之发生持续不为的发展变化。而这种或这类由产品生产、向产品交换的人类劳动分工发生之后,产品向其商品化“转型”,也就随着在人类亘古至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创造性地、不断创新地进步发展起来。同时伴随着的,是人类社会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因不断地复合、迭加而不断地产业化,以及进一步的不断地市场化、社会化分工,也就不断地加深、细分起来了。
四)由实际产品向金融产品演进所构成的人类劳动产品,反映了人类社会价值生产流通从产品分工、到产业分工。
也许人们认为货币的出现,只不过是人类在其商品经济社会草创时,通过这个最初的信用产品,促进了诸产品的商品化生产流通。但是,随着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不断发展变化,当这一基于实际产品的金融产品,不仅承接起了标的商品价格发现、实现的价值工具,也承接起了资本价格发现、实现的价值工具之时,货币这一信用产品,也就“实实在在”地承接起了产品,从其商品价值、到资本价值生产流通的结构性分工。
同时,由商品衍生出来的货币这一特殊商品,其对包括商品、资本在内的诸产品的价值生产流通,不仅促进了产品劳动生产的分工,也助推了基于产品向商品化、资本化演进而进行的劳动分工、产业分工及市场分工、社会分工。并最终通过所谓的金属货币、名目货币及数字货币等货币形式的演进,将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生产流通及其体系的构建、构成,波浪性地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
五)由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演进所构成的人类劳动产品,反映了人类社会结构从“劳力”分工、到“劳心”分工。
当剩余产品产生之后;当剩余产品产生、并进一步转化为商品之后,基于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商品的“剩余价值”,也就产生了。同时,恰恰又是剩余产品及其商品化,产生了“剩余价值”之后,基于这个价值的价值分配,也就从价值生产领域,向价值流通领域“进发”。并最终因这个“剩余价值”的价值分配,而产生了所谓的“阶级”、阶层等所谓的社会结构问题。
当这种或这些“阶级”、阶层产生之后,人们所能看到的人类社会或其经济社会发展史,就开始充斥着所谓的“劳心者治人”,以及所谓的“劳力治于人”的“滥觞”。这种或这些“陈词滥调”,不仅反映在人类社会经济基础领域的诸环节及其诸方面,也反映在人类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的诸环节及其诸方面——当然,也“自然”地反映在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诸领域及其诸环节、诸方面了。而这种或这些反映的不断演进,就人类经济社会的产品、产业及市场、社会结构及其分工而言,往往并不总是消极的,也有着其积极的一面。
六)由金融产品向虚拟产品演进所构成的人类劳动产品,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从劳动分工到产业分工、市场分工、社会分工。
以货币流动性为特征的金融产品,无论是其流向商品价值生产流通领域,还是流向资本价值生产流通领域;无论这种或这些商品与资本价值的生产流通领域,是体现在其物质或实际产品、产业及其市场、经济、社会领域,还是表现在其精神或虚拟产品、产业及其市场、经济、社会领域,都存在着因应其从商品到资本的产品、产业及其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而存在于诸劳动力及其劳动者从生产到生活的、不断地迭代式或裂变式的劳动分工之中。
这样的劳动分工,永恒地导致着人类社会或经济社会,通过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而使之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存在于人类包括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的迭代式或裂变式的变量之中。比如基于人类生产、生活“经验主义”而如今甚嚣尘上的AI技术、人工智能,是否能够通过其技术而“反馈”人类智力及其精神劳动的量化和“绩效考核”,从而使得人类在这一领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产业化及市场化、社会化,也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呢?此外,如商品期货、期权;资本权益、期权;货币从M0、M1、M2、M3到利率、汇率等等衍生及再衍生产品,其究竟又基于人类经济社会的物质劳动、精神劳动,以及其劳动的产业分工、市场分工及经济分工、社会分工等,而产生出什么样的诸多需求、形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呢?
总之,人类及其经济社会,通过劳动所产生或生产的产品,由生活产品向生产产品的演进;由必需产品向剩余产品的演进;由产品生产向产品交换的演进;由实际产品向金融产品的演进;由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的演进;由金融产品向虚拟产品的演进,为通过人类劳动所创造、创新的产品,来构建及构成其经济社会包括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以及通过这些社会价值生产流通所构建、构成的社会价值体系,产生着具有基因性的产业作用、市场作用及经济作用、社会作用。
笔者注:拙作《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基础,除师学蒋学模先生所著的我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政治经济学》之外,还主要包括徐涤新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朱学勤先生主编的《二十五史》;韦尔斯先生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先生译的《世界史纲》。实践思想基础,则源于笔者近半个世纪从学、从工、从政、从商,以及其间涉农的切身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
参考附件:
一、《商言集》
二、《鼎言集》
三、《资言集·上》
四、 《资言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