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资言集·中广义资本论纲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三十二)第五章资本的社会化第三节
(2023-04-27 09:06:49)
标签:
广义资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
分类: 系统理论 |
凡天资言集·中
广义资本论纲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
(三十二)
第五章
笔者按:资本,这个随着人类商品经济及其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价值工具,其所谓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虽然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但其实质却并非同质、同工。资本的市场化,其价值工具使用的侧重点,在于社会价值(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下同)生产流通的交换领域。而资本的社会化,其价值工具使用的侧重点,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从其价值生产、到价值消费——尤其是其价值分配——的整个社会价值生产流通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这个价值工具运用的市场化,主要侧重于经济基础领域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体系的构建。而资本这个价值工具的社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运用,不仅侧重于前者,还侧重于包括前者在内的上层建筑领域,这两个领域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基于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其价值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商品是人类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用以表现物质的社会价值的价值工具。但是,它的社会性只是一种表象,而不是一种内涵。虽然,物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的、自然的物质质量,但是,它的社会性缺乏人类社会所需要体现形式。只有即反映物质质量的社会价值,又构成商品价值内涵的资本,才能真正地表现和推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物质——资本——商品,三位一体的社会价值的社会化程度与发展过程。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建立符合自身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本价值体系、并使之社会化
首先,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商品经济社会。因此,其资本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必需的价值工具。有了这个前提,就必须客观、系统而科学地认识、理解、把握和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本理论及其理论与实践体系。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资本,其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应远大于“原有”的或“过去”的资本理论与实践涵义。其根本就在于充分认识生产力,在建设和推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灵魂作用。尤其是生产力这一社会物质的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社会总资本的价值体系中的灵魂作用。并将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作为资本及其价值的灵魂,去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资本理论与实践涵义。只有这样,才能从物质与社会两方面,去为资本的灵魂——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奠定其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物质基础和价值地位。
在将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纳入资本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在于用更物质、更科学的手段,将最社会性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及其社会价值,进行理论与实践量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成为其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筹码;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资本理论,具有更为实际的实践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步入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并引领人类商品经济社会诸文明的进步。
其次,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资本价值体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资本社会化,才具有实质而基本的物质与社会理论与实践内容;才能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稳定的和科学的物质与社会保障。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资本价值体系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认识生产力作为资本(可变资本-下同),在这个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以及其与生产资料资本(不变资本-下同)的社会价值关系。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客观、系统而科学地解决了这个理论与实践课题,那么,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需要的资本价值体系,才具有了实际的内容;社会主义的资本社会化,才对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实际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资本价值体系,还必须充分认识物质——资本——商品,三位一体地在其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有机、系统结合。把科学的确定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物质质量,作为衡量能够成为或愿意成为资本的、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社会价值的价值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创造商品及商品价值。从而,以社会总资本的价值体系的科学、完善的构建,来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二、资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之间的价值关系
资本社会化,虽然包含许多复杂的社会内容,但是,其基本内容,仍然是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之间的社会价值关系。在这个价值关系中,不仅包含着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谁处于价值的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关系;也包含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与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谁能够创造并获取更多的价值的社会价值关系。
首先,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究竟谁处于社会价值关系的主导地位?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力这个物质质量的发展水平上。在人类商品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或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历史阶段,生产资料资本自然是处于二者社会价值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在这个阶段里,不仅生产力的物质质量,还没有被充分发现、运用和发挥。同时,人们对自身的生产力的物质质量,与生产资料的物质质量的价值比,仍处于一个比较模糊、但又十分“现实”的阶段。于是,人们会更多的用非常容易看得见、摸得到的生产资料的物质质量,来衡量非常不容易看得见,又摸不到的生产力的物质质量。从而使生产资料资本,处于对生产力资本的社会价值关系的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随着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这一物质质量,得到空前的发掘、运用和发挥。生产力作为资本,其在资本的价值创造与获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类自身的智慧,以及人类自身物质化的精神、意识所需的不断提高,使得生产力资本在对生产资料资本的社会价值关系对比中,地位在不断地提高。从而,使生产力资本对生产资料资本的社会价值关系,逐渐地由从属地位,转向对等——甚至主导地位。这样,不仅为由生产力与生产资料构成的、资本的社会价值的创造和获取的竞争,带来了活力。也为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提供了充满生机的物质与社会基础。
不过,在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的社会价值关系的转化过程中,最符合资本社会化的物质与社会要求的,仍然是二者谁的物质质量最高。这是衡量二者在价值关系中,谁处于主导地位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是最终决定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在二者社会价值关系中的地位,相互转化的过程与结果。事实上,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资料,都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质量。反映在资本上,就是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在进一步反映到二者的社会价值关系上,那就是二者的价值地位,在不断地相互转化。这才是资本社会化,所包含和所需要的重要的物质与社会内容。
其次,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的社会价值关系转化的核心,实质上是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与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的社会价值关系——也就是二者,谁可以依据自身的物质质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如前所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倘处于较低级的阶段,生产力这种可成为资本的物质的社会价值,是不可能与“真金白银”般的、可成为资本的生产资料,成为价值相等或可比值的价值工具。但是,随着人类向更高级的商品经济社会的迈进,其生产力的物质质量,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使之社会价值因商品化、而不断地提高。在此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已经可以作为独立的社会价值要素,来同生产资料争夺或竞争,其在资本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了。
然而,撕开这种社会价值竞争的面纱,隐藏于其竞争背后的灵魂,不是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的竞争,而是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与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的社会价值竞争。在这个竞争中,对于拥有两种物质质量的后者来讲,其“先天”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里,由资本作为实际价值内容的商品价值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其结果并不一定是由占据“先天”优势的、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来最终决定的。其最终结果,始终都是由二者,在同一相结合、相作用的资本价值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的效应,来决定的。既然如此,那么,就不难说明或判定,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和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之间,谁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并因之获取更多的社会价值了。
事实上,所谓的生产资料资本,只是为资本提供了社会价值交换或相互实现的物质基础;而所谓的生产力资本,则是为资本提供了资本间社会价值交换或相互实现的社会活力。他们在同一资本价值体系中,谁可以创造并获取更多的价值呢?这完全取决于两点:一是对于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而言,完全取决于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物质质量,来作用于其他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和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并从这个质量的相互作用中,去创造和获取更多的社会价值;二是对于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而言,也完全取决于其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生产资料资本的物质质量,吸引物质质量更优异的、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以及其他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来加入其资本价值及其体系的构建。从而,使自身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资本的“死”价值,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活价值,并从中来创造和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社会价值。
如果,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最终可以“完美”地解决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之间的、社会价值关系的矛盾;可以“完美”地解决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与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之间的、社会价值关系的矛盾。那么,资本的社会化,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社会主义迈向更高级的商品经济社会,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社会主义的资本社会化,将为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社会主义的资本社会化,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向更高级阶段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统一的商品经济社会模式的建立。在这个社会发展历史目标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当充分利用资本反映物质质量和构建社会价值及其体系的价值工具作用,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总资本的价值体系,作为建立和推动资本社会化的、最基本的物质与社会基础或条件。
从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社会比较来看,社会主义在进行其商品经济社会的资本社会化过程中,其物质与社会阻力要小得多。因为,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使资本处于较为公有的社会状况下。这与资本主义的资本,多属于私有的社会状况相比较,其资本的社会化自然要容易得多。不过,必须清楚一点的是——资本的社会化,不等于资本的私有化。资本的社会化,不仅包涵资本的私有化,更包涵资本私有与公有的系统、有机结合。
无论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还是所谓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资本的社会化,而非仅仅的其所谓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构成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的、社会总资本的灵魂——生产力资本的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实现资本的社会化,才能把人类商品经济推向更高级的社会历史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者,应当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所拥有的物质与社会条件,扬长避短地全面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本及其社会总资本价值体系。并以之为物质与社会基础,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的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为人类商品经济社会迈向统一的、更高级的社会历史阶段,做出空前绝后的积极贡献。
结束语:
资本是一种剥削价值的工具!
资本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工具!
答案所反映出的结论,完全取决于你认识资本的角度、立场。
如果,以生产资料为本位去认识资本,那么,你所认识、理解和把握的资本,就一定是剥削价值的工具。
如果,以生产力为本位去认识资本,那么,你所认识的资本,就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工具。
不是吗?!
参考附件:
一、《商言集》
二、《鼎言集》
三、《资言集·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