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资言集·中广义资本论纲要(十八)第三章资本的流通第三节(上)
(2023-04-12 08:22:11)
标签:
广义资本资本价值价值交换 |
分类: 系统理论 |
凡天资言集·中
广义资本论纲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
(十八)
第三章
第三节
(上)
资本在交换领域的作用的全部内容,就是生产力资本(可变资本-下同)与生产力资本;生产力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不变资本-下同);生产资料资本与生产资料资本的社会价值(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下同)交换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之间的社会价值交换的过程。在这个价值交换的过程中,生产力资本与生产力资本;生产力资本与掌握生产资料资本的生产力资本;以及掌握生产资料资本与掌握生产资料资本的生产力资本,他们之间的社会价值交换的物质质量,决定了资本在交换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在这个交换作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资本的社会价值。
一、资本投资的社会性是资本进入交换领域的目的——说穿了,就是资本通过商品所附加的“价值”,来显示和满足其社会价值的地位,以及意图参与社会价值的瓜分的意愿
无论是生产力资本,还是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他们都在利用交换领域的物质和社会时、空,来充分显示其资本的物质质量,并通过这个“显示”,来满足他的、由社会价值构筑的社会地位。在这个价值交换的过程中,各个资本,总是在显示和满足其资本的社会价值地位的同时,通过价值的交换,来从社会总资本体系的构筑和运营中的诸领域的各个环节及其各个方面,去瓜分本属于或本不属于他的社会价值。因此可以说:资本在交换领域的作用,就是资本——尤其是生产力资本,进行其社会价值竞争的物质与社会行为。资本在价值生产流通的其他领域——如在消费领域中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占有;在生产领域中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生产,都是为了在交换领域中的价值竞争,创造必要的物质与社会条件。
首先,生产力资本之间的价值交换,是最终确定资本在交换领域中价值地位和价值瓜分的物质与社会要素,也是资本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最先进、最特殊和最活跃的价值交换主体。
无论是生产力资本,还是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他们之间的价值交换,最终都将演变为生产力资本之间的价值交换。无论生产力资本是以参股、合资等形式,还是以雇佣等形式,其价值的交换,都取决于二者的生产力资本的、实质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而这个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又取决于构成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价值创造和获取能力,以及相应的社会信用。
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价值创造和获取能力,是其作为生产力资本,去进行价值交换的物质基础。不管你有没有或掌握不掌握生产资料资本,也无论你是否享有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权、还是使用权,生产力资本都要有足够或相应的能力,来支配或经营自身所作用的生产资料资本,以及由这些资本构建的、相应的资本价值体系的价值交换。
生产力资本的社会信用,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作为资本,去进行社会价值交换的物质与社会保证。无论是高层次的品牌效应,还是基本的商业信贷或贸易合约,都取决于作为一个或一定资本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其社会信用的价值,所提供的社会保证。假使,这个保证不能为资本的价值交换,提供现实的社会条件的话。那么,生产力资本之产的价值交换,就会建立在一个并不诚信的社会氛围之中。其结果,就必然会影响资本价值交换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生产力资本,只有有了上述的价值创造和获取能力,以及其社会信用,才能够在资本交换领域的价值交换中,取得坚实的社会价值地位。从而,也为生产力资本主动、客观地瓜分社会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与社会保障。
生产力资本在资本交换领域中,始终是最先进、最特殊和最活跃的价值行为主体。因为,资本创造与获取价值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表现得最客观的生产资料资本,而是表现得最主观的生产力资本。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作为资本,并通过交换领域来进行价值交换时,就必然处处以获取社会价值为能事。假如,这种能事是以创造、竞争差异的方式,而不是以压制、掠夺的方式,来进行价值的交换的话,那么,这种能事就是生产力资本的一种进步,也是资本的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也必然会提高生产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和获取能力,以及促进以基本的社会信用为基础的资本的发展活动。而这些能力和活动,也必然因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价值竞争,而激发生产力资本——乃至相应的其他资本的价值交换的活力。从而,由生产力资本这个始作俑者,所引发的资本价值创造与获取的活动,将为资本在交换领域中的价值交换,以及由这个交换所引发的物质——资本——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带来无限的生机。
其次,生产力资本与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之间的价值交换,确立了资本在交换领域中的价值地位的主体,以及其价值瓜分的最终受益者。
毫无疑问,在现实的资本交换领域中,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的确比只掌握自己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更具有价值交换的优势——因为,他毕竟掌握了多一种的资本物质要素。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反映着资本,在交换领域中价值交换的主体,永远地倾向于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的那一方。事实上是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相对落后或相对垄断的时期、环境下,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一般才会经常处于价值交换的主体地位。而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相对先进或相对竞争的时期、环境下,则往往是生产力资本(包括只拥有生产力的生产力资本和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处于价值交换的主体地位。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最先进又最特殊的物质与社会要素。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价值交换中,为追求价值交换的价值最大化,必然会主动地反映自身的资本,对社会价值体系变革与改造的诉求。其结果,自然是不仅推动了生产力资本的向前发展,同时,也促进或迫使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把自己与其所掌握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一起投入到社会价值的交换——竞争——瓜分之中。而资本在交换领域中,价值交换的最终受益者,始终是生产力资本——不管这些生产力资本,是否掌握生产资料;也不管那些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是否把自己与所掌握的生产资料,一起作为资本及其价值体系,投入到社会价值的交换——竞争——瓜分之中。并在资本价值交换的价值瓜分的受益者中,始终是生产力资本本身。
当然,在这个价值交换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瓜分的受害者,也始终是生产力资本本身。因为,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体系,始终是由生产力资本,以及其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资本的投入来构成的。而在这个构成中,意图谋求社会价值地位,以及瓜分社会所产生的价值、并取得先机的,始终是那些能够主动投入于社会价值体系构建的生产力资本——不管他是否掌握生产资料。因此,人们在资本交换领域的价值交换中,不要认为自己拥有了生产资料,就一定享有更多、更主动的社会价值。假如,其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不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生产力资本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不能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资本,去调动、发挥其他的生产力资本和生产资料资本,那么,社会价值瓜分的最终受益者,将不一定是这些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甚至有可能使其沦落为受害者。
第三,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之间的价值交换,是资本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比较原始、普遍和比较客观、稳定的价值交换内容与形式。
不管生产资料受商品价格的扬升或抑制有多么严重,它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有形的物质质量,这与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主动的、无形的物质质量,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因此,那些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无论如何夸大其生产资料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都必须以人类商品经济社会最表象的物质价值——价格,来确定自身的价值交换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在资本的价值交换领域的作用中,生产资料资本,以及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的价值交换,就成为比较原始、普遍和比较客观、稳定的价值交换内容与形式。
不是吗?
当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左右资本的价值的时候,基本的物质及其社会价值的标的与内容,自然也就落在了生产资料的身上。而生产力的物质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异,远大于生产资料的物质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异。因为,构成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社会价值,在道义上的价值平等,与在物质上的复杂的价值差异,不是用生产资料简单的价值差异、所能衡量的。而生产力资本的核心——即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把生产资料及其资本被动的物质质量的价值交换基础,抛在一边。因此,在人类产商品经济社会里,从资本的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讲,把握生产资料资本及调控掌握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资本的价值交换活动,就成为稳定发展社会总资本和有效调控社会总资本之中,各种物质(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交换秩序与节奏的重要手段。
(待续)
参考附件:
一、《商言集》
二、《鼎言集》
三、《资言集·上》